近年來,「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識,台灣也宣布預計在2050年達成淨零轉型。為了成功朝此目標邁進,綠能產業也疾呼應擴大投入再生能源基礎建設,透過設立國土綠能專區等途徑,有效建構產業環境、爭取民眾的認同感與信心。
日期:2022-07-25
大新竹縣市合併議題持續發燒,台中縣前副縣長、體委會前副主委陳雨鑫對此提出看法,台灣是一個2357萬人口,36197平方公里面積的國家,卻有6個直轄市,佔全國地方政府預算的7成,而不公平的分配在六都內依然嚴重,城鄉差距沒有因為升格而縮減,甚至因為資源過度集中而使偏鄉更落後,可見升格未必帶來想像中的好處,還讓財政分配更不均,甚至產生「三等國民」。
日期:2021-12-28
台灣國土破碎、工農混雜,造成環境與公安危險。除了農地違章工廠,夾處在國土保育區、農業發展區的合法中高汙染工廠也亟待整體規畫。
日期:2021-06-23
貫穿新竹縣的頭前溪是新竹地區重要的水源,卻有三大開發案相互搶水。其中,竹科三期與台知園區開發案不僅可能造成汙染,需求與定位不明也遭人詬病。
日期:2021-01-13
台糖屏東230公頃人造林區計畫砍樹種電,土地將規劃為光電園區,未來可望裝設比核四發電量更大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毫不意外地,這個計畫引來各方人馬的議論。
日期:2020-07-15
兩個多月來爭議不斷的《國土計畫法》終於塵埃落定,但修法延長公告期限本身,無法化解中央與地方在國土發展計畫上的矛盾,後續如何與民眾溝通,更是棘手問題。
日期:2020-04-29
中美貿易戰持續開打,不少台商回流台灣,原本已經一地難求,現在環評又否決了彰化二林精機園區,工業用地急需全盤檢討,切勿錯失產業發展良機。
日期:2019-01-30
政府近年來推動公共建設擴大內需,卻造成不少被戲稱為「蚊子館」的閒置公共設施出現,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調查發現,至去年列管的閒置建物高達上百處,其中經費可考的69件,總經費竟高達221億,被批評浪費公帑。《今周刊》採訪團隊去年底也做了深入追蹤,追查發現全台蚊子館高達5百處以上,高於官方數字數倍,建設經費保守估計更超過2610億。
日期:2018-08-18
在空拍大師齊柏林留下的影像中,除了令人讚嘆台灣的美,更多時候,是陷入感慨,畫面中開採砂石光禿禿的山頭、淤積的水庫、殘缺不全的海岸線,在在訴說著:台灣,需要更強力的守護!
日期: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