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2.0反而成為公益出租人推手?台灣房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周一(3/24)公布統計房屋稅公益出租減徵戶數,發現2023年全台有超過17.3萬戶房屋減徵,年增37.4%,和公益出租人上路後第一年的2018年4.3萬戶相比,更是成長逾2倍。
日期:2025-03-24
房屋稅2.0新制將在5月1日首次開徵,財政部指出,114年2月28日持有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全國合計如已超過3戶,在今(24)日前完成戶籍登記,即可維持自用住宅稅率1.2%,若超過期限,稅率將增至2.4%至4.8%,今日壓線完成遷戶籍等必要手續,可省最高4倍稅金。
日期:2025-03-24
同是豪宅卻有兩樣情!2025年天母首筆億元豪宅交易出爐,指標豪宅「國泰天母」,1月成交中高樓層戶,總價2.38億元,共220.8坪,換算單價為139.3萬元。前一手屋主於2014年以2億611萬元買進,持有11年轉手,帳面上增值3189萬元。然而,根據實價登錄,新北市淡水河畔景觀豪宅「頤海大院」,中高樓層戶別於去年1月以總價1億1880萬元轉手,前手屋主預售購入價為1億2883萬元,認賠近千萬元。中和華中橋西側重劃區,去年5月河岸第一排的「遠雄左岸香榭園」低樓層戶,以7350萬元成交,屋主以7900萬元取得,賠售金額也達550萬元。
日期:2025-03-14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的「陶朱隱園」,有獨特螺旋式外觀,於2016年被《CNN》評選為全球9大城市地標,而且是唯一住宅項目。陶朱隱園於2012年規劃、興建、完工後,只銷售出一戶關係人交易,當時傳出每坪售價600萬。中華工程周三(2/19)發出新聞稿指出,陶朱隱園以符合區域市場行情價格展開銷售,並確保價格具競爭力並符合市場期待。現場已有實品房可供客戶參觀。據悉,陶朱隱園低樓層以一坪300萬元起售。對此,房仲業者指出,無論每坪成交價格多少,都將寫下台灣紀錄,也會是新里程碑。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陶朱隱園若成交,會突破長久以來市場對於豪宅每坪300萬的「彭淮南防線」默契,而在突破防線的同時,也可能會是另一個單價天花板。
日期:2025-02-19
2025年元旦新制要來囉!無論是民生、投資、旅遊、薪資都有調整或改變,像是基本工資這次已連續9年調漲,健保每月調漲要多繳21元、囤房稅2.0增設自住房條件、租屋補助擴大、家貓強制登記否則祭出最高1萬5千元的罰鍰等。此外還有擴大癌症篩檢新制,以肺癌來說,每2年1次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年齡放寬至40至74歲女性及45至74歲男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50至74歲有重度吸菸史,增列每年吸菸量大於20包者,每案補助4000元。
日期:2024-12-26
韓國,一向是台灣最可敬的對手。經濟上,兩國有相似的發展軌跡;產業上,兩國也常存在競爭關係。過去十年間,韓國的經濟、貿易、政治、社會,隱然存在環環相扣的病徵,種種症狀蓄積的民怨,因為尹錫悅一場師出無名的戒嚴令而徹底爆發。細究之下,韓國面對的困境,其實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深思之處。
日期:2024-12-11
(今周刊1460)韓國,一向是台灣最可敬的對手。經濟上,兩國有相似的發展軌跡;產業上,兩國也常存在競爭關係。過去10年間,韓國的經濟、貿易、政治、社會,隱然存在環環相扣的病徵,種種症狀蓄積的民怨,因為一場師出無名的戒嚴令而徹底爆發。細究之下,韓國面對的困境,其實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深思之處。
日期:2024-12-11
新青安政策造成房市過熱,各家銀行貸款金額接近滿水位,讓政府憂心會不會引發次貸風暴。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今年9月建商的建築貸款融資餘額逾3.8兆元,消費者購屋貸款餘額超過10.8兆元,雙創歷史新高。然而,逾放比則續創歷史新低。9月建築貸款逾放餘額僅8.6億元,逾放比0.02%為史上最低。購屋貸款逾放餘額67.5億元雖較上8月略增,但逾放比率仍為0.06%的歷史低點,顯示不論是建商還是一般消費者,現階段的貸款負擔能力都還不錯,使貸款違約狀況來到史上低檔。
日期:2024-10-28
央行9月祭出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重挫房屋交易量,被市場稱為「金龍海嘯 」,央行總裁楊金龍週四(10/17)赴立法院備詢,朝野立委都關注此議題,楊金龍對此回應,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房市的效果,還要發酵一段時間。他說,前1年房市過熱,要讓房市冷卻下來,就長期房地產市場都覺得這是好的,至於是否有第八波,楊金龍一度說「半年後再看看」。目前國內房地產是否會泡沫化?楊金龍則表示,泡沫化很難定義,央行看到的是房市預期心理太強,房價上漲速度太快,當大家預期房價會一直上漲時,就會拚命買房子,催化泡沫。至於立委問到過去美國次貸危機、日本資產泡沫、近年中國房地產問題,哪種是我國現階段可作為借鏡?楊金龍則回,美國與日本房地產出問題,就是大家預期房地產一直上漲的心理,政府並沒有很謹慎地處理,導致房地產泡沫。至於中國,對房地產市場的出手,可能有點太慢、出手太重,才導致回升力道不足,「我覺得中國的案子確實值得借鏡。」
日期:2024-10-17
盤點手上物件 適度汰弱留強。常言道「有土斯有財」,尤其近年來房價持續上漲,也讓更多高資產人士在意不動產的贈與、傳承、移轉問題。不過,每一筆不動產的位置、面積、升值潛力等條件皆大相逕庭,加上相關稅制相對複雜,所有權又不一定單純,「眉角」很多,導致相對應的分配及移轉難度遠高於其他資產,如何在過程中做出皆大歡喜的安排,的確是一門學問。
日期: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