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是氣喘好發時期,台灣的氣喘盛行率有上升趨勢。中醫治療氣喘的歷史悠久且有豐富經驗,遵照醫囑,將可大幅改善病患生活品質。
日期:2021-10-14
人體的大腦、脊椎是中樞神經分布最密集的區塊,因此腦部和脊椎手術被視為高難度的手術項目。手術過程中,人工手持導航穩定度、病患呼吸起伏等,都可能影響下刀時的精準度,對患者癒後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手術機器人在醫院協助醫師開刀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
日期:2021-10-05
恩主公醫院昨(27)日於鶯歌永福宮社區接種站進行BNT疫苗接種時,因現場醫療作業疏忽,造成25名民眾接種原液,包含11位男性、14位女性,年齡分布18-65歲間。其中20名已回門診進行相關檢查(有9位民眾同意住院觀察),目前檢查均正常,另5名已聯絡均表示無特別症狀。未入院者將由專人聯繫追蹤,若有身體不適立即協助就醫診療,請民眾回診。
日期:2021-09-28
行醫23年,專門處理別人血管的麻煩,沒想到自己卻被「血管反咬一口」。亞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蔡翊新,6年前發現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當時僅41歲。《2019年全球衛生評估報告》指出,心臟病是疾病中的頭號殺手,它也是台灣10大死因的第2位。
日期:2021-09-22
25年前,台灣男性平均餘命尚比韓國長,沒想到在2005年被超越後就一去不復返,兩者差距愈來愈大。2018年,韓國因四種慢性病而早死的機率只有7.3%,全球最低。過去20年,韓國人的健康品質突飛猛進,引起國際醫學界注意。
日期:2021-09-22
「金鐘視帝」龍劭華昨(14)日晚間猝逝,在日租套房內昏迷,送醫急救後不治,享壽68歲,事件曝光引起一陣譁然;據悉,龍劭華10多年來被糖尿病纏身,且長期沒有回診追蹤,血糖還曾一度高得嚇人,連醫師都愣住。有專家坦言,糖尿病患者最大的死亡原因仍然是心血管疾病,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風險比一般人高出3~5倍。
日期:2021-09-15
今周刊第四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今年以「全球重啟‧奪勢造局」為題,邀請電信龍頭中華電信講論如何以5G超高速、低延遲、廣連結特性,帶領台灣進入5G競速下的新世界。
日期:2021-09-13
偏頭痛要不要就醫?許多民眾對偏頭痛存有迷思,認為只是比較嚴重的頭痛「症狀」,常自行上藥局購買止痛藥,坊間甚至有「秘方」,認為喝咖啡就能好轉。事實上,偏頭痛是腦部的原發性疾病,屬於一種神經血管性頭痛。依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偏頭痛高居失能疾病第2名長達30年,對於15-49歲的年輕族群,更是造成失能、殘疾的第一大原因。醫師提醒,有偏頭痛症狀千萬不要忍耐,只要每週頭痛超過「1」次就要看神經內科,止痛藥每週吃超過「2」天恐讓頭痛惡化。
日期:2021-09-03
戴起斗笠、批條毛巾,農民的工作不只要看天吃飯,還要禁得起職業災害,中暑、不慎遭割、夾、壓、撞傷…等,都是從農很常見的意外,然而現在有「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農民從中能獲得相關的給付。
日期:2021-09-02
基隆教育界及政壇聞人,曾在基隆市政府擔任過12年副市長職務,教育界轉戰政壇,創下台灣地方自治史上最高齡副市長紀錄,從已故市長許財利到前市長張通榮,連續3屆市長都獲倚重,擔任副手。92歲柯水源今凌晨3時睡夢中辭世。
日期:202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