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小鎮的稻田中央,一棟白色建築洋溢地中海風情,這裡正是托斯卡尼民宿餐廳,猶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深受老顧客歡迎,但也因為地址偏僻,加上過去經營者羅姓夫妻都是用email與客人聯繫,除了時常得盯著手機看外,主要的客源也是由口耳相傳因而上門,然而自從使用MantaGO聊天機器人後,接單工作由機器人分憂,同時Line的好友連結也可以結合臉書行銷,徹底翻轉原本坐困愁城的窘境。
日期:2023-01-31
Google母公司Alphabet先前宣布,全球要大裁員1.2萬人,不過裁員動作快到恐怕連自家員工都想不到,一名工作了20年的資深工程師表示,自己毫無預警收到解僱的email,所有工作過的痕跡通通被抹去。而現在又傳出留下來的員工,原本1月應該要拿到的年終獎金,公司決定要「分期付款」,讓不少人相當錯愕。
日期:2023-01-31
陳建仁正式成為新閣揆後,接連於週五、週六晚間宣布兩波內閣名單,他說自己穩健銜接政務、擴大世代合作、增加女性閣員,是這次組閣的原則,用人唯才、適才適所,延續過去蘇貞昌院長團隊的優秀政績,讓更多願意為國家做事的人才,為國家做事,為人民打拚。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準發言人陳宗彥周一(1/29)舉行記者會,由陳宗彥宣布新一波政務次長級人事,外交部政務次長由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接任,勞動部次長由總統府前副秘書長李俊俋擔任。其他政務次長人事還包含:財政部次長李慶華、教育部次長林明裕、勞動部次長李俊俋、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環保署副署長王雅玢、文化部次長王時思、海委會副主委洪文玲、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阮昭雄、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黃永泰、原能會副主委林立夫。
日期:2023-01-30
今周刊編按:台股開紅盤前一天,生技股釋出利多不少,藥華藥公告已接獲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醫藥品醫療機器綜合機構對其台中原料藥廠及針劑充填廠之GMP查廠報告,結果均無重大缺失,預計於今年上半年獲日本藥證,進一步搶攻日本市場。另外,國光生技子公司安特羅生技也發布重訊,表示可預防腸病毒71型(EV71)病毒感染的安拓伏腸病毒71型疫苗(EnVAX-A71),已通過衛福部食藥署(TFDA)新藥審查,隨藥證到手,預計第1季上市,為首款問世的國產腸病毒疫苗。國光集團董事長詹啟賢指出,腸病毒疫苗歷經13年、耗費15億元,克服重重困難,寫下國產疫苗自研發到量產成功上市新猷,除優先供應台灣幼兒接種,還將前進東南亞、韓、日、中國,讓MIT疫苗在國際發光。
日期:2023-01-29
大陸記憶體大廠長江存儲遭美國列入實體清單,業務受到嚴重打擊,被迫縮編減少人力成本。近日有員工爆料,他們不僅沒了工作,之前用「員工福利價買房」的員工,必須在3年內賠償房價價差,估計數十萬至數百萬人民幣,這也讓員工哀嘆「天天加班到深夜,結果被裁了,公司把你當垃圾一樣對待」。
日期:2023-01-28
我國於2025年,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人口占比大於20%),因此,金管會也推動信託 2.0「全方位信託」計畫,其中安養信託也是一個重點項目。到底信託可以如何協助到我們規劃退休人生呢?以下是筆者協助處理過的一個案例,與您分享。
日期:2023-01-17
一篇名為「國軍人才招募」創意廣告,2023年開春就在臉書、LINE等社群媒體到處被分享轉貼,內容以「她挺著大肚子走進捷運車廂,一名男子起身讓座」起頭,文長1000字看完需要3分鐘,不少網友耐著性子讀完,結局卻讓人大感意外,究竟這篇文章,真的是出自國防部之手嗎?
日期:2023-01-15
好市多與國泰世華聯名卡,即將在8/7到期,國泰世華為維護270萬名卡友的消費優惠及權益,已陸續寄出換發的CUBE卡,卻讓部分決定不換發新卡的民眾感到相當困擾。原因在於,部分卡友們已經申請不換發,最後還是收到CUBE卡,覺得多一張卡很麻煩,還是乾脆擺在那裡,不開卡就沒事?
日期:2023-01-13
今周刊編按:民進黨九合一敗選後,內閣改組備受關注,昨(1/10)傳出行政院長蘇貞昌已經在打包行李準備離開行政院,今(1/11)將正式向總統蔡英文出辭呈。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蘇貞昌先前就說過,待立院會期結束後就會和總統討論,有任何結論都會對外說明。針對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11日上午8點,舉行的每週例行會晤,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兩人是就國政相關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張惇涵表示,首先,總統與院長就選後多項政策進行檢討與盤整,也都認為後續相關措施,應進行必要性的相對應調整,以回應人民期待。張惇涵說,第二,總統對於蘇院長帶領的行政團隊表達肯定與感謝,尤其在面對百年大疫與全球變局當中,行政團隊能夠盡全力穩定經濟、照顧人民。張惇涵指出,第三,執政團隊現階段最優先的工作,是讓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能夠順利審查通過,讓各項國政工作能夠順利推展。最後,張惇涵說,下階段的內閣調整,將在立法院會期結束後進行討論,若有定案將向各界報告,請各界無須過度臆測。
日期:2023-01-11
蘋果電動車Apple Car多年來都是外界好奇的焦點,但也一直只聞樓梯響,且2022年底有媒體報導,蘋果再度延後Apple Car進度後,這個專案似乎前景更黯淡。但真的如此嗎?長期追蹤蘋果動態的華爾街知名分析師、現任紐約創投業者Loup Ventures共同創辦人的Gene Munster,日前發表專文分析,從邏輯上來看,2023年蘋果營收站上4000億美元大關後,成長動能幾乎到頂。因此,繼2007年問世的第一代iPhone,為蘋果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全球手機霸業後,下個最可能實現的成長動能,非電動車莫屬。無巧不巧,身為蘋果最重要代工組裝夥伴的鴻海,2016年後營收雖持續增加,獲利卻連續四年負成長,意味鴻海也進入成長瓶頸。在董事長劉揚偉擘劃下,兩年多前鴻海敲定進軍電動車領域,希望成為下一個成長引擎。
日期: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