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四肢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四肢共有324項結果
國際總經

一場火車意外奪去雙臂...48歲的他用桌球翻轉人生!靠「腳發球、嘴殺球」神技震驚全場

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以下簡稱帕運)在本月24日正式展開,帕運是專門為身障人士舉辦所舉辦的賽事,如輪椅籃球、輪椅擊劍、桌球、舉重等,而台灣也派出10位「生命鬥士」出戰!在這場熱血又感動的賽事中,有一位「無臂」選手成為在場所有人與鎂光燈的焦點,他就是來自埃及的Ibrahim Hamadtou。

日期:2021-08-26

教育

總統教育獎得主 林千祐 被爸爸「騙」大的資優生 零資源學好英文 扭轉貧窮世襲

大女兒得到總統教育獎,有了到台北看總統的機會,爸爸第一個想到的,是讓小女兒跟著一起走進總統府。

日期:2021-08-04

全台防疫報導

300萬台灣人未來4周都打AZ!醫列「亞洲人9副作用」:藥氣在走,越年輕越明顯

這個夏天,你AZ了嗎?接下來1個月,台灣300萬人全部都打AZ,但網路上許多AZ副作用表格,來源自AZ仿單,數字是歐美人體臨床試驗。我最近發現一篇韓國的論文,同為亞洲人體質,由醫護人員接種AZ後報告副作用,數字比較細膩,感覺上更接近台灣人的反應。其中這9大副作用是:注射局部反應、局部壓痛、局部紅熱、局部水腫、全身反應、肌肉疼痛、發熱感、冷顫、疲倦,多數24小時至5天內都能緩解。

日期:2021-07-21

全台防疫報導

日本再送百萬劑!接種AZ疫苗7重點必看!誰不能打?打完不能揉?副作用多久會好?

日本政府13日第三度宣布贈送台灣100萬劑AZ疫苗,並預定15日運送抵台,再加上本周內還有兩批自購AZ疫苗將到貨,合計新到貨的AZ疫苗量約200萬劑!隨著新冠疫苗量放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往下開放疫苗意願登記年齡層,只要是民國92年以前出生、滿18歲以上的民眾,都能到疫苗預約平台做意願登記,疫苗種類可以選擇AZ或莫德納,也可以複選,不過未來會以登記AZ疫苗的民眾為優先施打對象。

日期:2021-07-14

全台防疫報導

打疫苗前注意!「3種食物」先別吃 醫曝:「這款退燒藥」施打前後須避開

隨著新冠(COVID-19)疫苗的庫存量逐漸增加,政府陸續開放類別供民眾預約施打,不過,在接種疫苗前,坊間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撇步」緩解疫苗副作用,這些都是真的嗎?對此,有醫師出面說明,到底有哪些食物是在注射疫苗前建議先不要碰的?!

日期:2021-07-13

健康

酸性體質易被叮咬?O型血是蚊子最愛?破解防蚊四迷思 有效滅蚊這樣做

夏天到來,最討厭家裡有蚊蟲,叮咬後搔癢難耐、抓傷留疤,快跟著專家做,只要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有效除蚊,輕鬆遠離登革熱。

日期:2021-07-07

政治社會

臺東移民署關懷新住民及移工 宣導外來人口防疫服務措施

為讓新住民及移工朋友掌握即時防疫訊息,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臺東縣服務站與專勤隊透過網頁、社群網絡平臺,即時傳遞多國語言防疫資訊,並結合臺東縣政府等相關單位,前往轄內外籍人士易聚集處所,宣導「外來人口安心採檢防疫專案」,鼓勵疑似感染症狀者出面篩檢,對在臺居留效期即將到期外來人口,實施自動延長30日效期措施,除能減少人員移動、降低染疫風險,也讓新住民、移工朋友於第三級警戒期間,免除擔心居留證件屆期的問題。

日期:2021-07-06

健康

感染新冠病毒看指甲就知道?快看看你有嗎!重症醫師:指甲會出現「清楚的線」

一個病人看門診,我問他有沒有抽菸,他身上沒有菸味,他自己也說沒有,但我從他右食指及中指的指甲判斷,我說「你常用右手抽菸,幾十年了」,他一臉疑惑看著我,竟然把他的謊言看穿了!在臨床上,除了一般民眾的症狀,或身體狀況的表徵,還有指甲的細微變化,都可以協助我「破案」的,你們相信嗎?紀錄一下,那些跟COVID-19 有關的指甲變化,這些變化,不是COVID-19 専屬的,但是很多重病患者或曾經生病的人,有過這些指甲床上的變化,只是平常不會有人注意到......。

日期:2021-06-30

焦點新聞

孕婦該選打AZ、莫德納?懷孕幾週可接種? 婦科權威一文詳解

250萬劑來自美國捐贈的莫德納疫苗抵達台灣後,讓原本陷於缺乏疫苗焦慮的民眾大為振奮。這兩天政府也宣布將孕婦納入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第六類對象,並且讓孕婦有AZ和莫德納兩種疫苗選擇。這些措施顯示政府在疫情肆虐期間對孕產婦安全的關心、在疫苗種類的提供和接種順序安排上的用心、以及全面防堵疫情擴散的決心。

日期:2021-06-23

焦點新聞

AZ疫苗+5不良反應!皆為女性「2例血小板數異常」 莊人祥:未判定是血栓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新增5例疑似接種AZ疫苗後產生的不良事件。性別都是女性,當中4例皆為40多歲的女性,另為一位為10多歲女性;有2例出現血小板過低,就醫過後狀況皆穩定,發言人莊人祥說明,皆未判定為副作用血栓,後續也會持續門診追蹤。

日期: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