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快樂嗎?在這個步調緊湊、節奏快速的高壓時代,是否也常常感到情緒焦慮呢?新光金控與大數據時事專家《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合作,透過1,528份有效問卷,針對26歲至40歲的年輕族群進行「焦慮大調查」,從生活中的各個面向深入了不同世代的焦慮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日期:2023-11-24
人工智慧浪潮強襲而來,AI應用的能力和深度,成為企業塑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和獨特商業價值的關鍵,以發展「為企業服務的AI」為使命的IBM,特別舉辦「AI智略 乘勢造局」製造業生成式AI應用研討會,邀請勤業眾信、中央研究院、敦陽科技、聯發科等各界專家,從策略、技術到實戰,全面探討企業如何養成AI應用所需的關鍵能力。
日期:2023-11-22
台灣企業導入AI的速度雖然較中國、東南亞慢,仍有小新創、老傳產早已跟上,他們用AI提升工作效率,準備在市場上大展身手。
日期:2023-11-22
作者曾經是單親媽媽,31歲離婚,帶著3歲和一歲的幼子,用一份記者的薪水養房子、養孩子。45歲再婚,先生是公務員,面臨年金被砍,收入已不如預期。偏偏2020年瘟疫來襲,在57歲被退休,瞬間成為無收入的中高齡失業者。年輕時賺的錢都拿去養孩子,年老孩子長大了,卻沒收入了!這恐怕是現代人普遍的悲哀,但是卻因為精密的理財布局,所以活出精采的下半生。
日期:2023-11-22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將在周三(11/22)派出總幹事黃珊珊領表,最快週四(11/23)登記參選,在與無黨籍總統參選人郭台銘會面兩次後,國民黨與民眾黨的「藍白合」似乎已經沒有「侯柯配」選項。局勢演變至今,侯友宜競選辦公室突然發出採訪通知,在周二(11/21)下午4點舉辦記者會。侯友宜在記者會上公開強調11/15協商當天,完全「沒有談到6%的問題」,因此不應繼續以此事污衊所有在場者的人格,並隔空喊話「要合作就要講事實」。侯友宜也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藍白雙方回到協商桌上「走完最後一哩路」,由柯文哲派兩名專家學者,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前總統馬英九各派一名,來「2對2」公平討論。侯友宜接著說,可透過全程公開直播的方式,將當初的9份民調通通攤開來審視,既然要政黨協商,就要有公平原則,「誰贏就當正,誰輸就當副」。對於侯友宜喊話,柯文哲周二(11/21)傍晚出席李有宜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受訪表示,他們明(22)日早上會開記者會處理,但也質疑如果統計專家都看過了,「科學就是科學」,統計資料就是統計資料,「哪可能多讀兩次結果變不一樣?」對於侯友宜出招,柯文哲表示當然是能夠在野整合當然是盡量整合,「我們也一樣釋出善意」。對於統計專家各派兩名的建議,柯文哲僅回應除非第一次的統計專家不入流,不然一般具一定水準的統計專家,「難道上次統計不行,再次統計就會起來嗎?」對於藍白合再度出現曙光,據媒體報導,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寬裕說明中常會可能延緩召開,黨內確實正討論各種可能方案,但尚未確定時間。至於確定開會時間,將視柯文哲回應而定。
日期:2023-11-21
編按: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於2023年11月18日上午11時17分安詳離世,享耆壽96歲。許文龍是一位與眾不同的成功企業家。他創辦的奇美實業,是全球規模最大塑膠供應商之一。他擅長技術研發,更懂得開創商業模式。然而,儘管公司規模很大,許文龍卻一點也不忙碌。他帶領千名員工,卻很少看他開會,更幾乎不看公文。身為老闆,他從不要員工加班,他說人生以追求幸福快樂為目的,工作只是手段,大家應該早點下班陪伴親人。為什麼許文龍如此豁達?因為他不怕歸零。他說人生沒得選,有好的一面,也一定有壞的一面。無論工作與生活,都會面對各種挫折。遇到了,不要怕丟臉。「跌倒了別急著站起來,看看周圍有什麼寶物可撿。」對許文龍而言,「零」也意味著圓滿。他認為,圓滿的人生要有360度,工作只是其中90度,剩下的270度,要用你的興趣、家人與社會責任來填滿。許文龍鼓勵年輕人擺脫世俗拘束,跳出別人的生命軌道,找尋專屬自己的幸福。本文摘自許文龍畢生唯一回憶錄《零與無限大》,也是一部人生與管理哲學精華。明白「零與無限大」的道理,他說:「一生會過得非常輕鬆。」
日期:2023-11-20
許多大家族經歷幾代傳承之後,共同繼承人數歷次增加,以至最終引發分產問題,甚至演變成對簿公堂的局面。究竟民眾該怎麼處理,才能免除家族紛爭?
日期:2023-11-17
(今周刊1404)新冠疫情之後,缺工聲愈喊愈響了。產業需才孔急,年輕人在哪?其實,早有一群跨越國籍的「新台灣幫」,默默成為了台灣勞動力的新支柱。
日期:2023-11-15
誰在傳假訊息?「我家親戚群組又在 LINE 傳假訊息了!」這是常在年輕族群中聽到的抱怨,彷彿隨意散播謠言是長輩特有的行為,當你願意了解長輩的數位社交生活,將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民族學研究所李梅君助研究員,在研究 Cofacts 事實查核協作計畫時發現,臺灣民眾對公共議題的關注存在世代衝突,該衝突延伸至日常相處上,卻在事實查核的協作過程中看到正向溝通的曙光。究竟臺灣長輩發展出什麼樣的數位社交生活?如何應用第三方資訊與長輩溝通,甚至邀請長輩加入闢謠打怪行列?
日期:2023-11-14
台灣人習慣將衛生紙丟入垃圾桶中,已經是深植人心的觀念,環境部歷年雖努力宣導衛生紙可丟馬桶,雖不可謂毫無成效,但確實改變幅度偏慢。而台灣人這種習以為常的習慣,反而讓日本人感受到文化衝擊,甚至大呼不可思議。
日期: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