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26)美國零售業巨擘沃爾瑪及電商龍頭亞馬遜,多年來在實體及線上市場各霸一方。不過近十多年來,雙方開始往對方領土攻城掠地,掀起一場虛實整合大戰。而這,是否也預見了台灣電商市場的下一個戰場?
日期:2024-04-17
去年總統大選,台灣首見政治人物的生成式AI假訊息。台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指出,儘管這些AI假訊息目前品質拙劣,容易破解,但已出現聲音、AI主播等各種型態,過去的查證技術逐漸不足以應付。此外,雖然這些AI假訊息對選舉影響不大,但許多炒作「疑美論」的誤導性論述,長期恐影響台灣社會對國家認同、國際地緣政治的公共討論,是需要特別注意之處。
日期:2024-04-12
由於全球供應量下降,可可的價格近日上漲至超過12年來的最高水平。作為製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可可供應緊張,意味著巧克力價格將上漲。
日期:2023-08-06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
在美國認清「中共不等於中國」後,開始挑戰它一黨專政的合理性,也賦予台灣新的政治戰略身分。這真正嚇到了中南海,於是將對台統戰的心法由「統獨矛盾」換軌至「美台矛盾」。
日期:2021-04-14
管理學大師許士軍說:「管理根本不是科學。」既不是科學,那該怎麼教?司徒達賢很有心得,他教授「聽、說、讀、想」法門近半世紀,如今要退休了,但他仍想繼續教下去。
日期:2018-07-12
在矽谷工作的外來人,願意忍受遠高於美國其他地區的生活費,也要在矽谷闖天下,究竟矽谷有什麼魔力?一位創業家的貼身觀察告訴你。
日期:2015-02-26
困,幾乎是多數台灣電子業的共同寫照。但有一個人卻困得比誰都深,他曾經負債15億元,過了14年還債的日子,直到二次創業,把小工廠做到全球觸控面板龍頭,連年營收千億元。如今,僅僅三年時間,千元股價夢碎,徒留外界如潮水般的質疑。他是宸鴻董事長,江朝瑞。
日期: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