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她嗎?去年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不幸離世的10歲女童綺綺,母親將她生前手繪的恐龍上架成貼圖懷念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如今,當初負責接生綺綺的醫師施景中,昨(25)日在臉書透漏,綺綺的父母再誕下一名女嬰,讓施感動的說:「相信是她回來了!」
日期:2019-10-26
明明是對家人的愛,卻變成一場人倫悲劇?我們的文化很習慣用「我都是為你好」、「我沒有惡意」來合理化情緒勒索...。這是血淋淋的日子,他父親因長期對家人情緒勒索,所有人都不堪其擾,不想再受情緒勒索而斷然決定分居。多年後,父親孤獨成疾,在外過世超過一周,變成腐屍完全沒有任何人察覺。看似家庭常有的小事,卻變成深仇大恨人倫悲劇。他父親原來是志願役,退伍之後回到家裡,可能是不適應,就把軍隊那一套帶回家。原本爸爸對他們來說是家裡的支柱、穿著軍服的大英雄,但是退休之後,在家裡卻是不斷以命令的方式指揮大家,出門要被查勤,回家時間若跟報備的不一樣會被鎖在門外,自此後沒有正常的生活,整日on call,家人都困擾不堪...
日期:2019-10-09
我有好幾位個案這樣告訴我:「我不敢和我的爸爸/媽媽/朋友/伴侶表達情緒,因為我很怕他們會評價我、不接納我。」當他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和對方分享,卻意外發現對方的回應比預期中來得好。
日期:2019-10-07
這三十年的婚姻,每當前夫對她辱罵,安娜總是低著頭、縮著身體,彷彿整個人凍結住。後來我也理解,更了解安娜後我發現,原來這樣「縮著身體的凍結狀態」對安娜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在父親的面前她也是這樣。
日期:2019-10-07
「做一行、怨一行」是很多上班族的通病,「呷碗內、看碗外」羨慕別人,並無法改變人生。真的有本事,就起而改變它。當一切無法操之在己的時候,那就坦然的接受它...
日期:2019-10-05
當我們說著不同的「愛的語言」時,就是一陣雞同鴨講,因為在他們耳裡,都是聽不懂的外國語。即便對方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很清楚明白,但聽者還是一知半解,耗盡心力才能約略了解對方的意思。
日期:2019-09-30
今天要介紹一位氣質高雅、笑容可掬、輕聲細語的阿姨,在她的身上,是一個大時代的縮影。
日期:2019-09-24
編按:他在40歲時就坦然面對生死,留下深富情感的遺書,只願留給家人最後一絲溫柔。是什麼樣的心情,讓他認為,以癌症離世,是一種絕佳的恩賜?他甚至深情款款地說:癌症,讓我擁有不留遺憾的祝福,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醒來,我真的沒有遺憾…。
日期:2019-09-24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19-09-19
說來有趣,當那股原諒的感受出現後,她看伴侶的眼光也變得不同了。從原本總是批判、易怒,容易不滿足與不開心的狀態,慢慢地變得開放,讓她能看見對方更多的好、欣賞對方,也開始能感謝對方的付出。她自己也慢慢地褪下盔甲,接納心中的幸福與被愛的感受,好好享受愛與被愛的狀態。
日期: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