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74)老牌織帶廠導入生成式AI,不僅革新設計流程,不再每年花數千萬元打樣,客戶服務與行銷策略也全面優化,展現小企業巧用創新科技的智慧。
日期:2025-03-19
今周刊今(19日)舉辦「ESG永續台灣第五屆國際高峰會」,其中上午場的「零碳雄心的實踐,科技、金融與城市協作」,邀請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加雲聯網總經理廖佑晟進行專題演講。林修銘從資本市場的角度,闡述 ESG 議題在全球及台灣的重要性。他指出,即便面臨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永續發展仍是不可逆的趨勢。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將視野聚焦於台灣的城鄉發展與地方經濟的活絡,陳美伶提出企業參與地方創生的多元途徑,包括採購地方創生團隊的特色產品、鼓勵員工參與體驗經濟與志工活動,以及建立長期的策略夥伴關係。加雲聯網總經理廖佑晟點明能源轉型的急迫性,並深入剖析面對間歇性再生能源,傳統電網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透過數位化、整合化與智慧化的新一代電網技術,以及創新的 iVPP 智慧虛擬電廠平台,能有效協助企業進行能源管理、綠電採購與儲能優化,不僅降低營運成本,更提升永續競爭力。
日期:2025-03-19
(今周刊1474)電腦都會揀花生,AI也能拌混凝土,成立於一九七七年的亞東預拌混凝土,四年來加速AI轉型有成,將粗魯的混凝土業,變成充滿黑科技的智能產業。
日期:2025-03-19
(今周刊1474)有人說大企業轉型就像大象翻身,但是重資本的科技製造業友達,就一步一腳印,慢慢走出一條十二年的AI轉型之路。
日期:2025-03-19
國泰金在2015年發動數位轉型計畫,由董事長蔡宏圖長子蔡宗翰親自領銜,隔年更進一步成立「數位暨數據發展中心(簡稱數數發中心)」。2020年起,又開金控先河,舉行技術年會,成為金控在數位科技的領頭羊,並在去年9月首度公開國泰金的生成式AI技術發展框架GAIA(Gen AI Architecture生成式AI技術發展框架),整整10年數位轉型的進擊,隨著導入生成式AI,轉進新境地。
日期:2025-03-19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3-19
(今周刊1474)「你們單位的『數位轉型創傷症候群』好一點了沒?」「新一代的『AI轉型戰略』搞定了嗎?」AI技術一波又一波席捲而來,企業焦慮節節上升,老闆間的問候語也充斥著AI話題,《今周刊》從轉型痛點出發,尋找產業裡的AI高效生,發現國泰金控、友達、聯發科、Google 等業界領頭羊早已動身,就連最傳統的混凝土廠、織帶廠,都換上AI新引擎。這股轉型浪潮不只是「跟風」,更是關乎未來競爭力的生存戰。
日期:2025-03-19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被認為謙和圓融、善於傾聽,過去也曾帶領益華電腦走出困境;但橫在他眼前的,是個製造部門嚴重虧損、產品部門腳步落後的極限困局,他能如何扭轉局勢?
日期:2025-03-19
玉山金(2884)於周二(18日)晚間宣布,董事會今通過長期股權投資案,玉山將取得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所持有、旗下保德信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的全部91.2%股份,投資金額約27.62億台幣。這項投資案尚需經主管機關審議核可,並滿足相關股權交割慣例條件後方可生效。
日期:2025-03-18
我的台灣友人汪浩博士問了我這個問題,我因此有義務回答。他問道,既然美國政府有36兆的赤字,如果我身處政府中,我應該怎麼做?現在,顯然民主黨對此沒有答案,這也導致了他們在所有選民中的支持度下降。這很奇怪,對吧?
日期: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