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是虎頭蜂活躍的季節,民眾戶外活動時要格外小心。台東浸水營古道就發生虎頭蜂攻擊事件,一支來自屏東的20人登山隊,前往台東的浸水營古道健行,遭到虎頭蜂圍攻,造成2男1女螫傷,其中41歲洪姓嚮導因遭蜂螫情況嚴重,前胸、背部及頭部被螫逾百針,打了3劑強心針後一度正常恢復意識,但送醫後仍陷入昏迷,搶救後於週五(8/23)凌晨宣告不治。由於該登山隊為立委鍾佳濱屏東服務處所舉辦的志工團登山活動,鍾佳濱服務處表示,帶領活動的服務處同仁不治,將全力協助處理善後事宜。今周刊曾報導,在臺灣常見有7種的虎頭蜂,夏末秋初時是入冬前蜂后孵化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衛家園,此時也是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時候,再加上虎頭蜂的刺本身沒有倒鉤,可以重複叮刺,因此才成為了登山客口中「台灣山林最恐怖的傳說」。
日期:2024-08-23
美國去年出現多起「鐵氟龍流感」案例,創下23年新高,台灣也出現首例個案嗎?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表示,收治1名50歲女性氣喘患者,突然氣喘發作還有胸悶咳嗽症狀,但流感、新冠、黴漿菌檢測全都是陰性,在詳細詢問病史下發現,疑似是家中不沾鍋的原因。不過,疾管署澄清,俗稱的鐵氟龍流感,不是流感也不是傳染病。研判為特殊體質引發過敏反應,如果有相關過敏反應的患者,建議到醫院找醫師對症下藥,此外,也要讓家中廚具保持乾淨整潔。
日期:2024-08-15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今年七月上旬因熱傷害就診達四百多人次,嚴重時還有致命的危險。請牢記「熱傷害」急救五步驟,避免憾事發生。
日期:2024-07-24
(今周刊1437)退休理財現已成為各年齡世代共同課題,最重要是應及早開始、養成投資習慣。分析三個成功個案經驗發現:定期定額、有紀律地投資,是讓退休信心大幅提升的關鍵!
日期:2024-07-03
新冠肺炎疫情再升溫,自6月25日到7月1日增加932例、單週死亡人數64例創下第6波Omicron疫情以來新高。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預估7月中旬將達到高峰,屆時單週就診人次可能上修至12萬。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提醒,年紀大於65歲、癌症、免疫力低下的病患仍需特別注意;感染這波新冠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像是發燒、寒顫、頭痛、肌肉痛等,大部分人則以呼吸道症狀為主。近期不只新冠疫情,還有各種病毒大亂鬥,像是腸病毒、感冒病毒等等,還有民眾透露最近感染一個病毒,不是新冠也不是流感,發高燒4天,伴隨著劇烈頭痛、肌肉痠痛,但呼吸道卻沒有異狀,醫生也不確定是什麼病毒,只能針對症狀開藥緩解。面對上述病狀卻不是感染新冠,那到底是什麼病毒?有過來人分享應該是hMPV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我也是發燒好幾天,結果檢驗新冠跟流感都是陰性,最後去大醫院才發現是hMPV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病毒非常強!」那麼hMPV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究竟是什麼?《今周刊》整理hMPV相關Q&A,一起來認識病毒、防範病毒。
日期:2024-07-03
本土新冠疫情有捲土重來的趨勢,疾管署週二指出,上週(6/18至6/24)新增817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預期近期仍呈現上升趨勢,評估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對此,台大醫院也證實,已重啟「控床」機制,將隔離病房交回院級管理調度,恢復疫情期間的感控機制,病人確診,就送到單人房或負壓病房隔離。
日期:2024-06-25
飲食對身體的影響是隱形卻長遠的,今天多吃了1塊雞排、多喝了1杯酒,其實我們的器官都知道!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器官是維持健康的根本,所以瞭解各大器官怕什麼、喜歡什麼,才能更細緻的照顧它們,吃出健康身體。
日期:2024-06-24
衛福部統計處今(6/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位居主要死因前3位。前年度(2022)首次入榜的新冠肺炎,則隨疫情緩和從第3名降至第6名,死亡人數較2022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
日期:2024-06-17
全台再次進入新冠肺炎流行期,不少第一線診所醫師表示確診就醫人數增加,疾管署日前也宣布發放300萬劑家用快篩,民眾可在全台2000家診所免費領取,效期最長至明年1月。有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指出,自己手上有10個因肺炎住院的病患,其中有4、5名就是新冠肺炎,他也憂心提醒:「雖然(新冠)已經類流感化,但高齡共病長者仍須注意!」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也透露,有名5個月大嬰兒確診後,出現症狀如「狗吠聲」的咳嗽、聲音沙啞一天,緊急送醫後血氧量降到90%,他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呼吸喘伴隨血氧下降,或有活動力、胃口變差時,須立刻就醫。另外,醫界傳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全台大缺藥,疾管署表示目前不論是「莫拉皮拉韋」或另一款抗病毒藥物「倍拉維」,都還有數個月庫存量。
日期:2024-06-16
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捲土重來,近來確診人數暴增,疾管署指出,將發放300萬劑家用快篩,民眾可在全台2000家診所免費領取,效期最長至明年1月。疾管署預估此波高峰將落在8、9月。但令人擔憂的是,10月、11月進入秋季,屆時疫情又將上升一波。
日期: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