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藝人汪建民罹患肺腺癌第4期,週一(10/7)離世,享年56歲。他的妹妹在臉書發文說,建民哥於10/7晚間離開了我們,很謝謝最後這段時間幫忙的朋友們,包含所有細心照顧的醫療人員、社工朋友。 謝謝一直以來支持建民哥的朋友們!也對所有被建民哥虧欠的朋友們,致上最深最深的歉意,這輩子虧欠的讓他下輩子還給各位,也懇求各位高抬貴手,給家人們一個空間,隨著建民哥的離世,一切煙消雲散!最後謝謝在建民哥最後這段時間陪伴他的女朋友Joan,謝謝妳在他身邊的不離不棄,也讓妳承擔了很多事情,再次感謝。最後祝福大家平安健康。汪建民在7月傳出癌細胞擴散至頸椎、脊椎,就連腦部也檢查出2顆腫瘤。汪建民受訪時透露,自己日常不菸不酒,去年10月背後劇痛,就醫後確診肺腺癌。當時他說,到目前為止,他接受9次化療、超過60次電療,最辛苦時頭髮全部掉光、吃東西也失去味覺。
日期:2024-10-08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9/30拍板10/16起民生電價凍漲,產業平均漲12.5%,實際漲幅需視業別有所不同,分別為凍漲、漲7%與14%。但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郭斐然質疑,菸草製造業減半漲幅為7%,多數醫療院所卻列入調漲14%行業別,感嘆「救命的比不上賣菸的」。對此,經濟部周四(10/3)表示考量民生及公共利益,經濟部已請台電另行調整,研擬出三大調整方案。第一,針對菸草製造與銷售等業別恢復應有漲幅(14%);醫院診所、大型餐廳等業別給予凍漲;花蓮地區旅宿業也因震災、風災等因素不予調漲。經濟部補充,相關調整會送請審議會委員書面確認後,於10/16實施。
日期:2024-10-03
59歲藝人方文琳在週三(9/25)深夜發文證實,自己罹患食道癌,她是在今年6月底到健診中心做全身健康檢查,原本重點都放在胃腸鏡,卻因為女兒看到健診報告中的食道癌紅字提醒數值偏高,因此再做進一步檢查。她說,當時等待切片報告的同時,自己和女兒都到處上網找尋答案,自己為什麼會得食道癌,結果女兒來房裡,「一對眼她就哭了邊拍打著我,不該妳會有啊,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方文琳說,想想孩子說的沒錯,這幾年來都在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還有平常也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但就是傷害了食道,最主要還是濃烈的高粱。醫師表示,食道癌大多與飲食有關,如吸菸、嚼檳榔、重度飲酒、愛吃醃漬食物及愛喝滾燙熱茶熱湯等習慣,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而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也容易引發食道病變。
日期:2024-09-26
8月進入尾聲,即將迎來嶄新的9月,其中,有不少攸關民生、交通、醫療的新政策也將在9月上路,包括塑膠杯禁令涵蓋全台、台鹽32年來首次調漲、YouBike新制等,《今周刊》帶讀者一次瞭解,自9月1日起有哪些事情須留意!
日期:2024-08-30
48歲魔術師劉謙傳出罹患肺腺癌,今年2月做完手術,也戒掉多年菸癮。劉謙是在今年春晚前查出肺部有陰影,因為擔心表演所以選擇年後才動手術。媒體報導,劉謙表示因為自己的小叔才因肺癌離世,加上自己有抽菸,擔心家族遺傳病史,加上醫生提醒他「預測遲早會變壞」,所以自己也不敢拖下去。 不少人認為,定期胸部X光檢查,就可早期發現肺癌,事實上台灣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肺癌權威台大醫師陳晉興建議,超過45歲「只要有在呼吸,就應該做LDCT。」
日期:2024-08-28
2023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仍然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0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以及卵巢癌。大腸癌曾連續蟬聯15年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民眾常以為「糞便有血」都是痔瘡害的,但其實這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警訊!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就指出,一名工程師時常血便擦藥沒好,半年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大腸癌已擴散至腹腔,過了半年就離世。究竟大腸癌症狀有哪些?誰要特別小心大腸癌?
日期:2024-07-08
近日政府為提升癌症民眾的健康福祉而研擬開徵「酒捐」,作為癌藥基金的穩定收入。我們要進一步提出,開徵酒捐或酒稅更是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的全球酒害防制策略的五大行動方案之一!因此,我們共同表示肯定與支持!
日期:2024-07-05
飲食對身體的影響是隱形卻長遠的,今天多吃了1塊雞排、多喝了1杯酒,其實我們的器官都知道!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器官是維持健康的根本,所以瞭解各大器官怕什麼、喜歡什麼,才能更細緻的照顧它們,吃出健康身體。
日期:2024-06-24
衛福部統計處今(6/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位居主要死因前3位。前年度(2022)首次入榜的新冠肺炎,則隨疫情緩和從第3名降至第6名,死亡人數較2022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
日期:2024-06-17
健康檢查就是健康的保證!然而,何時該做檢查?又該做什麼樣的檢查?若有預算考量,國健署的免費成人健檢與四癌篩檢,究竟可不可行?
日期: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