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室之外,學習經驗知識而非套裝知識,近年在國際形成新學習風潮。芬蘭、美國、英國、澳洲與日本不約而同開始重視「戶外教育」,希望能呼應未來教育的需求,台灣也正搭上這波國際趨勢。簡單來說,只要是走出課室的學習,都是戶外教育。讓孩子走出教室,重拾好奇心,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包括生態、冒險、食農、在地、文化等領域,都可以是戶外教育的主題。課本能給孩子的太單一、太片段,大人要思考的,是如何創造機會讓孩子拓展生命經驗、拓展視野,未來才有能力、餘裕面對人生。學習不應該是單向傳授、無感背誦,而是探索、發現與感動的過程,這也是台灣正在努力的方向。
日期:2018-05-31
傳統的華人世界,多數仍承襲儒家禮教的強大影響力。我不是反對富而好禮的社會,而是外在禮教與我們內心世界,事實上仍應達成平衡,無奈多數人的概念是禮教至上,可以「吞噬」小我,這點我就不是很認同。
日期:2018-05-22
一七年從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的葉采衢,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轉譯醫學碩士,專攻罕見疾病囊狀纖維化的基因治療研究。美國時間15日,她代表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致詞,成為柏克萊創校150年以來,台灣籍的學生上台致詞的首例。
日期:2018-05-17
原來預想今天會做胃部檢查,所以昨晚到上午都沒敢進食,一直等到看完醫生,都中午十二點了,早已飢腸轆轆,立馬衝到美食街填肚子。買了個便當,找了個位子,就開始餓虎撲羊地猛塞,直到有一張輪椅推了進來,卡進同一張桌子,我才抬起頭…
日期:2018-05-15
有感於全球社會問題日增,相關健康醫療、教育、環境汙染及糧食問題都是促使健全家庭破碎的元凶,尤以愈來愈擴大的貧富差距,更屬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這讓我更關注在孟加拉創立格萊珉銀行(窮人銀行)成功協助上億人脫貧,並因此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默罕默德.尤努斯博士,他意識到除了賦予窮人借貸的基本人權,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型企業,將是善經濟未來的關鍵。
日期:2018-05-15
五十歲之後,很多懸而未決的事都漸漸確定了,我知道自己將會在城市生活中「孤獨老」,而後也會「孤獨死」,但我並不懼怕孤獨,因此也不覺得這是一件悲慘的事。
日期: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