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市公所1/12宣布,將發放12億7000萬元的「民生紓困金」,預計每位市民能領到6000元,兒童節前夕就能發放完畢;消息一出,一堆人擠爆竹北戶政事務所想遷戶籍搶當「竹北人」,不過多數人因為臨時起意,導致攜帶的證件不全,最後僅853人成功遷入戶籍。但戶政單位提醒,如果沒有實際居住情況,或是一領到6000元紓困金後就馬上遷出,可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到9000元以下罰鍰。
日期:2023-01-14
為了正視青年自主、確保法律權責相符與順應國際趨勢等目標,十八歲成年新制上路,綜觀新法帶來的諸多改變,總算解決了介於十八到二十歲之間青年的尷尬處境。先看權利。成年新制上路後,年滿18歲即在《民法》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不再需法定代理人,便能獨立進行有效的法律行為,影響層面包括契約、金融、婚姻、醫療、稅務等。滿18歲的青年就算是成年,擁有完全行為能力,在被社會視為成年的同時,也會被賦予自己養活自己,不能靠人扶養的義務,過往所得稅法允許20歲以下的人被父母扶養,未來就會降低到18歲,以配合前述的民法修正。父母對子女的扶養義務將限縮到子女18歲為止,因此若請求父母(或一方)負擔扶養費用到20歲或大學畢業,將可能因為法院認為子女已經有足夠的謀生能力而遭到駁回。至於贍養費部分,過去離婚父母對於小孩子扶養費的給付期間,協議書可能會寫「至成年為止」,且法院關於扶養費給付的裁定,通常也是寫至成年為止,也就是20歲。112年1月1日成年年齡改成18歲後是重大變革,既有有扶養費協議、裁定不受影響,若以成年為期間末日,一樣須給付到小孩滿20歲,112年1月1日後的扶養費協議,則以18歲為成年定義。
日期:2022-12-21
「近兩年來,公司因為疫情關係,讓很多同仁居家工作,遠距辦公,但也衍生了不少員工在上班時間進行私人事務、買賣股票甚至洩漏營業秘密的行為,老闆非常生氣,要求公司資安部門在裝設軟體,遠端監控員工上班時間網路使用情形,側錄其從事私人事務甚至違反公司規定、洩密等行為,這樣子監控員工沒有任何法律上的問題嗎?」一位公司人資長詢問我上述問題。
日期:2022-10-2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三(10/12)宣布,因應即將實施邊境「0+7」入境管理新制,入境人員免除居家檢疫,改採「7天自主防疫」。此外,為因應邊境放寬管制措施,及國際交流需求,自10月13日0時起,全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調降至第二級。莊人祥也再度提醒,新制是以航班表定抵台時間為準,如果是10月12日前入境旅客仍維持「3+4」,4天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可外出,需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不過,「0+7」即將上路,確診數卻創下此波疫情以來次高,領用藥物人數也跟著飆高,莊人祥表示,已增購40萬人份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物「倍拉維」,10/11先到貨1.9萬人份,還有11萬劑將於本週陸續到貨,預計可用到年底。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明國境解封首日共有20團、244名國際旅客來台,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的團體旅客。指揮官王必勝也將至桃園國際機場了解通關防疫狀況,總統蔡英文也預計在明天下午到桃機視察,歡送出境旅客。
日期:2022-10-13
余天二女兒、罹患直腸癌3期的余苑綺周日(8/21)在榮總不幸病逝、享年39歲。余苑綺留下了年幼的寶貝兒女,不敵病魔逝世消息讓家人感到哀慟,尤其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余天、李亞萍,喪子椎心之痛令人鼻酸。余天下午5點左右,由兒子余祥銓攙扶著走到醫院大廳,他透露女兒「剛剛走了」。余天痛哭說:「她不會痛了。」余天說,本來是想要急救,但是她已經簽了(放棄急救),我可憐的孩子,這樣也好,她不必那麼難過、不用那麼痛苦了。「她眼睛都不閉,我跟亞萍(李亞萍)說我們放下了,她才微微閉眼。」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抗癌多年,上週四(8/18)突然病情惡化,這8年來歷經70次化療的她,已經無法再化療,只能靠標靶藥物控制病情;據悉,她已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且肺部已經全白必須得靠全氧呼吸,余天之前不捨表示絕不放棄、借錢都要治好她。只是看在癌症權威醫師眼裡,指出如果患者的治療藥物用到「第4線甚至第5線」時,其實就是家人該放手的時候。
日期:2022-08-21
余天二女兒、39歲的余苑綺因罹患直腸癌抗癌8年,接受70多次化療,因癌細胞轉移的緣故切除部分肺部,即便余家人積極治療,余苑綺的病況不僅不見好轉,甚至每況愈下;近來余苑綺再度緊急入院且情況不樂觀,余天到院受訪時證實,女而已自行簽署放棄急救,他向寶貝女兒喊話,「爸爸絕對不會放棄你」,更表示就算借錢也要把她治好,一家人的情感令人鼻酸。
日期:2022-08-20
蘋果新聞網(台蘋)交易案一波三折,蘋果日報台灣分公司代表人葉一堅曾在6月發出內部信提及,剩餘資金恐怕到9月前就用罄。台蘋買家、17LIVE集團共同創辦人潘杰賢上周五(8/12)至台蘋開會透露交易進度,坦承「沒把握政府會同意通過」,但願意回聘部分員工、改以共同平台方式繼續運作,不沿用蘋果新聞網等商標,基本上以新聞為核心,再另發展其他業務。
日期: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