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疫情每天數千例在攀升,為了確保地方醫療量能可以正常運作不崩潰,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週一(4/25)表示,北市已經做好醫院端通報PCR陽性個案簡訊系統,由確診者自主管理並上網填寫疫調資料、居家隔離地點、密切接觸者,今天就會上路!黃珊珊說,醫院發確診簡訊給民眾的同時,就會同步連接到衛生局,讓匡列居隔時間加快,可以少一天。
日期:2022-04-2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4,2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126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5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在居家隔離天數部分,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大方向大家都認為,居隔降到7天共識比較多,強度或時間要縮短、減低,才不會影響社會經濟活動。未來居隔7天中,是否都要用電子圍籬,還是在一定範圍內,用快篩取代剛性隔離,實際強度會在2天內再召開會議,把居隔天數、強度提出方案,接著就會提到下周專家會議,由專家提出相關建議。
日期:2022-04-23
資深專職投資人陳韋翰,擁有超過十六年的代操與教學經驗,這讓他有機會接觸超過3,00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大股東、法人、主力與散戶,他發現,這些隱身在你我周遭,低調且毫不起眼的億萬富翁,其致富之道,皆源自於他們共同擁有的「不缺思維」。
日期:2022-04-21
日本流行十多年的低醣值烘焙風潮,去年也吹進台灣。進口商引進低醣值麵包專用粉、預拌粉,去除或降低小麥澱粉後,精心調配大量小麥麩皮或纖維,降低碳水化合物,推翻麵包等於高碳水化合物的印象;不少烘焙店也以高纖豆渣取代部分小麥粉,讓吃麵包成為更健康的飲食選項。
日期:2022-04-20
他投身全球金融重鎮華爾街32年,卻是數學及IT背景,沒有一天唸過金融或財務,更不是商學院畢業生。他在職場上只寫過一次履歷,就是1989年從紐澤西理工學院(NJIT)畢業時,之後都是工作自己找上門來,包括被華爾街大行高盛挖角。他出身於華爾街大行所羅門兄弟(Saloman Brothers)自營部,卻沒有一天自己下場操盤,反而甘於做華爾街控管交易風險的「軍火供應商」,創業20年至今依然如此。30年前所羅門兄弟在華爾街被視為投資銀行業的標竿,但企業文化帶有一些「草莽氣息」,特色是敢拚敢衝、作法霸氣,但他一派溫文儒雅,不認識的以為他是學校老師。離開台灣30多年後,他始終沒有忘記母校清華大學及家鄉台灣,多年來資助學弟妹不遺餘力,更捐出600萬美元(約1億7000萬元台幣)給清大。他就是現年60歲胡國琳(Jordan Hu),全球最大的固定利率交易風險策略服務業者RiskVal創辦人暨執行長。RiskVal是以月租型的雲端軟體服務模式,提供200多種交易策略模型及風險控管模型給金融業者,特別是專攻固定收益市場的業者。從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到美銀美林、巴克萊及野村等歐美投行巨擘,到多家資產管理巨頭及避險基金,全都是他的客戶。
日期:2022-04-19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4-18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到昨(14)日台積電繳出漂亮的第一季財報,也發表對第二季及全年展望很正面的消息。但意外的是,昨天晚上台積電美股ADR收盤還是下跌超過3%,今天台股的台積電則大跌11元,以562元收市。為何台積電基本面這麼好,外資還是持續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日期:2022-04-15
2009年,基隆市長林右昌以「零知名度」之姿,投入基隆市長選舉,創下民進黨在基隆得票率最高點;直到第三次參選,43歲當選成為全台灣第二年輕的市長,率領基隆搖身一變為多彩的城市;但林右昌坦言,過去政治從來不是自己的職業選項,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踏入政治、決定參選,創下基隆市歷任市長滿意度最高紀錄?
日期:2022-04-15
很多同學跟我分享是從2014年看到雜誌之後才開始跟我存股的,我發現除了中華食、大統益之外,2014年當時我還推薦了3檔股票,日友、崑鼎、大學光。可惜我當時功力還不夠無法忍受股票下跌,我後來賣出大學光之後,大學光跌到18元。我以為我賺到,結果是虧大了。但是日友和崑鼎1股都沒賣,所以賺很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車子沒故障、千萬不要下車,而且不只不能下車,還要趁股價大跌的時候加碼買進才對。就像巴菲特買華盛頓郵報之後,股價腰斬,巴菲特還是繼續買進,持有華盛頓郵報幾十年之後,巴菲特大賺超過120倍,不愧是股神,可以持有股票幾十年,我也要學他。
日期:2022-04-14
「失敗是一個選項,最容易取得的選項,我們可以選擇走向成功或失敗,可失敗永遠都存在,承認它也沒有關係。」《逆者》紀錄片導演陳文良,在影片的最後寫下這句話,他說的不只是主角黃育仁的故事,也是他自己的。 很難想像76年次,今年不過35歲的他,對人生有如此深刻的體悟,但最難得的是,他以無比正向的能量,面對自己的失敗,因為這部由他個人出資千萬元,拍攝的紀錄片,發行後已註定無法回收。轉個心念,他笑道:「就當作是拿一張進入台灣電影圈的門票,雖然這張門票很貴!」
日期: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