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週四(10/13)下午法說,今天股價看得出力穩400元上下的企圖心,但大家都想問,台積電利空出盡了嗎?
日期:2022-10-13
編按: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 60 Minutes節目訪問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張忠謀表示:「若經濟福祉是中共的首要之務,我認為中方會避免攻擊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周二(10/11)在立院備詢也被問到這個問題,他說,就像張忠謀說的,對岸若用武力拿下台灣,台積電都被毀了,這對世界半導體與供應鏈是災難,中國不僅得不到東西,還會得罪全世界。而日前《彭博》引述匿名人士說法,指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會考慮撤離台灣晶片工程師,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則是感到無言也不知怎麼評論,他在臉書上寫到,如果這事真會發生,不但對台灣及全球半導體及科技業是超級重大影響,「理論上有利於那個產品一直在延遲的英特爾,以及一直跟台積電搶第一的三星」。陸行之分享3個重點,他認為,在戰爭下「誘使」台積電員工赴美,跟誘使一堆歐洲猶太人科學家赴美有異曲同工之妙,「除了台積電4萬員工及家人外,不知道其他重點半導體人才是否跑得掉?那菁英跑了,我們其他人及台灣怎麼辦?」此外,「美國政府就算是台灣很重要的夥伴,憑什麼可以私自決定摧毀台積電設施,等同摧毀台灣整個半導體及科技產業的命脈?這些美國政客在胡扯什麼?」最後陸行之說,其實最近美國對中國加碼管制HPC先進晶片、半導體設備,美國半導體人才等,如果同樣套用在台積電上,就已經很慘、等同殘廢了,何須摧毀台積電?
日期:2022-10-11
根據《財訊》報導,支撐台積電獨霸全球地位的關鍵,在於不對外公開的20萬件營業祕密,台積電副法務長謝福源罕見公開管理心法,計畫形成產業共識,打造保護智慧財產的新防線。
日期:2022-09-28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打造台灣半導體產業版圖的重量級人物,更是靠自己變「富一代」的最佳例子,他2018年6月退休前持有台積電股票12.5萬張,假設他在退休後一股未賣,預估累計身家超過台幣600億元。攤開家族關係圖可以發現,張忠謀祖父、父親都是銀行人,張家當年在中國算是中產階級家庭,他在父母鼓勵支持下搭船赴美,整個青壯年時期都在美國發跡,後來返台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更在56歲創辦了台積電,開啟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光輝歲月。
日期:2022-09-25
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人稱蔣爸),接受美國「電腦(計算機)歷史博物館(Computer History Museum, CHM)」口述專訪時,談到台積電(2330)之所以會成功,「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他透露,當時若是台積電晶圓廠設備故障,一通電話,即使是凌晨2點,工程師也會隨傳隨到,讓國外不少半導體同業感到相當吃驚;不過蔣尚義認為,那種全力以赴、以公司為重沒有小我的精神,在年輕一輩的身上已經消失。
日期:2022-08-13
中國為了恫嚇台灣,向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行表達不滿,對台灣進行一連串的食品進口禁令以及圍台實彈軍演。台海兩岸關係緊繃,引起國際關注,但澳洲學者分析,中國不會制裁台灣的晶片業,因為一旦少了台積電,反而也會傷了自己的國內經濟。
日期:2022-08-05
編按:美國參議院已於週三(7/27)表決通過晶片法案,而眾議院週四(7/28)以243票對187票通過該法案,法案將送交白宮,由總統拜登簽署後實施,預計最快下週就會生效。不過,台積電前發言人、現任聯發科顧問孫又文在一場線上論壇表示,預期補貼不會對產業帶來太大改變,不如拿去補助投資研發或材料創新,才能對半導體產業做出更大貢獻。
日期:2022-07-29
筆電代工龍頭、廣達電腦創辦人林百里妻子何莎,驚傳遭閨密騙走5千萬元,名媛朱立安涉嫌以投資假基金詐欺,再用電腦軟體小畫家繪製不實報表,誘騙何莎等政商名流,詐騙金額共逾3.7億元。台北地檢署依詐欺等罪起訴朱女等3人,請求法院從重量刑,朱女複訊後裁定2000萬元交保,並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出海,不過她籌不出保釋金,暫時還押女子看守所。
日期:2022-07-20
昨天(29日)我參與主持《今周刊》「台灣大未來」論壇,與談人是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與台灣產業創生平台董事長黃日燦,會中談到台灣企業過去「轉進」多但「轉型」少,另外也談到台積電赴美投資案的成本與成效等問題。由於正值台灣企業選擇投資美國市場的關鍵時刻,我認為這些討論相當有價值,值得與大家分享。
日期:2022-06-30
台積電海外布局動見觀瞻,特別是耗資120億美元(近3600億台幣),興建中的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5奈米晶圓廠。根據當地媒體披露,在2017年川普上任美國總統的那一年,台積電已經派一組人考察當地環境,並且見到亞州州長杜希(Doug Ducey),但不清楚在這之前,華府是否已開始在背後使力,遊說台積電赴美設廠。然而時間往回推12年,早在時空環境完全不同的2005年,時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已經擘劃赴美設廠,但因為當時華府有特定考量而未成功。
日期: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