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台灣形象展」第六度在泰國登場。今年展覽聚焦台泰雙邊合作的五大主軸,包括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循環經濟、智慧樂活及文化與觀光,設置10大形象館、6大特色展區,吸引170家台灣廠商使用220個攤位,展示尖端技術與創新應用。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指出,泰國為東協第二大經濟體,且擁有成熟汽車、電子、食品加工及能源產業,將勢必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他舉例,在全球供應鏈變遷趨勢下,台灣許多企業加碼投資泰國,如母集團為台達電的泰達電,不僅成為泰國股市的股王,還新設兩座工廠,以滿足東南亞及全球需求。面對川普2.0時代,地緣政治風險變化難測,黃志芳也表示,泰國是東協國家中,地緣政治與產業發展都相對更為均衡、健康的國家,值此地緣政治局勢轉換期間,他認為泰國是風險相對較低、可以考慮投資之處。我國駐泰大使張俊福指出,近年包括疫情、美中貿易緊張等全球發展,促使許多企業從中國遷至東南亞,其中包括泰國。他補充,2024年前三季,台灣成為泰國第四大外資(FDI)來源國,不僅帶來投資,還帶來強大的供應鏈與產業集群。
日期:2024-11-21
「美國黃豆油大師檢定」已成為餐飲、油品及食品業的重要交流平台。今年美國黃豆出口協會、台灣植物油製煉工業同業公會與台灣食品產業發展協會三方合作,共同提升業界的專業知識。
日期:2024-09-10
奇美食品董事長宋光夫、總經理宋宗龍與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在6月前進波蘭羅茲市(Łódź),見證新廠打造熟水餃產線,與當地合作夥伴波蘭SuperDrob集團齊心努力約2個多月後,於8/19正式開始量產,每月產量達2500萬顆,標誌奇美水餃大軍正式攻入歐陸。黃志芳表示,台灣除半導體之外,也相當看好食品在中東歐市場潛力,而歐洲市場「高消費、高單價」特性,例如華沙市中心的台灣手搖飲一杯折合約新台幣240元,而且非常熱銷,證明歐洲市場可接受台灣高端茶飲和食品。黃志芳直言,奇美食品是台灣食品進軍歐洲最好的典範,而貿協也將持續不斷和食品、連鎖加盟業者合作,協助我國業者海外布局,向國際展現台灣的「暖食力」。
日期:2024-08-29
將在當地時間七月二十六日開幕的巴黎奧運,已經開始倒數計時!這場四年一度的國際最大運動賽事,不只是各國最強運動員的競技場,更是不少廠商大打運動行銷與品牌曝光的必爭戰場。儘管台灣和巴黎距離長達一萬多公里,但這波奧運商機,台廠並未缺席。選手在賽場上為國爭光,下場後也得補充體力。而來自雲林的漢典食品,就是他們的糧倉之一。
日期:2024-07-25
將在當地時間七月二十六日開幕的巴黎奧運,已經開始倒數計時!這場四年一度的國際最大運動賽事,不只是各國最強運動員的競技場,更是不少廠商大打運動行銷與品牌曝光的必爭戰場。儘管台灣和巴黎距離長達一萬多公里,但這波奧運商機,台廠並未缺席。《今周刊》專訪三家亮點台廠,看它們如何為台灣選手提供最佳補給奧援。
日期:2024-07-17
日漸增加的西方消費者樂於嘗試亞洲菜,台灣味以「珍珠奶茶」做先鋒,如今要帶著各種台灣道地美食「暖食力」大舉進軍歐陸市場,從食品製造、手搖飲、台灣餐廳等,都要靠台灣人最愛「吃吃喝喝」的美食,征服歐洲人的胃。《今周刊》前進歐洲台灣形象展,目擊多家台灣食品業者看好歐洲市場,遠赴德國柏林參展,吸引當地業者矚目。不僅如此,《今周刊》造訪「歐洲心臟」波蘭,在第二、第三大城克拉科夫(Kraków)、羅茲市(Łódź),探索台灣人開設的波蘭首家台灣料理,以及直擊奇美食品在歐洲設立的首條產線。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指出,歐洲具備高消費、高單價特性,一如奇美食品案例,台灣飲品、食品業者可考慮將歐洲作為重要市場來開拓。他舉例,他在波蘭首府華沙看到一家台灣的飲品加盟店,一杯手搖飲能賣到新台幣240元。黃志芳好奇詢問店經理,「波蘭國民所得低於台灣,怎會賣得比台灣還貴?」店經理回答雖然貴很多,但仍非常熱銷,事實證明來自台灣的茶飲業者,以精品、品牌方式推進歐洲市場,歐洲消費者也對台灣高端茶飲接受度很高。黃志芳強調,貿協看準歐洲商機,今年歐洲台灣形象展設有台灣美食館,有12家台灣美食品牌參展。他說,台灣品牌COMEBUY、奇美食品等都已到波蘭成功落地,貿協會與更多業者合作,讓台灣飲食「暖食力」能在國際進一步發揚光大。
日期:2024-06-18
勞力士從產品研發、製造到銷售,成功「標籤化」獨特的經營內容,打造錶壇奇蹟,值得台商經營者引領自己的企業征戰全球,作為借鏡。
日期:2024-04-24
中國光是2023年前10月整體規模就已經來到7.4兆元人民幣,換算新台幣是32.7兆元,這塊餅遠比台灣市場更大...
日期:2024-04-11
台北市遠東百貨信義A13的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目前累積11例個案,2位過世、4位加護病房、1位在普通病房,4位是輕症返家休息,另外還有2位通報中還在確認中。衛福部食藥署周三(3/27)定調為重大食安案件,晚間衛福部出面說明已於傍晚召開專家會議,會議中的專家推測應是毒素引起,初步認定米酵菌酸 (Bongkrekic Acid)可能性蠻大。
日期: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