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73)央行持續緊盯銀行不動產放款,建商恐將面臨不小的財務成本壓力;從三個財報數字,觀察上市櫃建商的財務狀況,房市轉冷之際,將考驗經營階層資金調度的能力。
日期:2025-03-12
(今周刊1473)今年的房地產329檔期,再次出現「天量級」推案金額,但在推案沸騰背後,大型建商的財報數字裡,卻是藏著冷峻寒流。過去幾年,建商積極開發新案、搶賣成屋,但卻不急著補進建地庫存,背後透露的,是建商們似乎早已預見房市冬日將至。這也意味,無論是自住或換屋,買方將擁有更多的議價主導地位。
日期:2025-03-12
房市震盪、政策壓力下,建商積極轉型!鄉林主攻都更,冠德發展捷運聯開與商辦,遠雄擴展商旅。建商靈活應變,才能度過寒冬。
日期:2025-01-22
(今周刊1459)哪怕沒有AI光環加持,有一群亮點企業,仍然無畏中國製造傾銷的殺戮競爭,接連寫下毛利率超過40%、且10年新高的成績。敢拚、敢升級,就有路!一家又一家默默在角落賺錢的贏家企業,你不能不認識。
日期:2024-12-04
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有兩車款被爆使用中國製關鍵零組件,卻仍違規申請政府補助。不只如此,兩年前它風光赴美上市,而今股價跌逾九成,高層近期更接連離職……。
日期:2024-09-11
七、八月一波急跌,台股不只跌掉第二季以來的漲幅,櫃買指數甚至跌回今年初的價格,對於部分上市櫃公司來說,受傷的並非只有市值減少,甚至影響獲利。
日期:2024-08-14
(今周刊1394)資本市場風起雲湧,也有不少人把目光轉向未上市公司,尋找明日之星。相對於上市櫃公司的資訊透明,未上市公司更需要投資人用心尋寶。《今周刊》製作「未上市100強」,不論是獲利較佳的板塊族群,或是生機盎然的趨勢產業,讓投資人按圖索驥,領先布局新方向。
日期:2023-09-06
(今周刊1386)台灣百大企業掌門人平均年齡達67歲,老化已經成為目前台灣上市櫃公司的一大挑戰。專家預估,未來5年,台灣至少有1~2成的企業得進行世代交替。隨著第2、第3代接班人浮上枱面,如何順利交棒,已經是台灣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日期:2023-07-12
近一年來,儘管加權指數表現溫吞、大盤整體市值減少,但生技總市值卻是逆勢創高,衝破1.4兆元,當資金紛紛湧入,看好生技發展趨勢的背後,有哪些在產業間逐漸出現的質變,讓市場大咖也要加碼投資?
日期: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