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採取三管齊下的方式來捍衛自己,以抵禦中國日漸加劇的施壓,包含加強總體防衛策略與實施新南向政策以深化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繫,但是第三點卻受到較少的外界關注:也就是台灣相對於中國站在道德制高點,並說服其他自由民主國家應支持台灣在道德上的正確選擇。
日期:2019-11-20
不論老後是否靠自己,爸媽總期待孩子離家有了一片天,仍會時不時回家探望陪伴。中研院家庭動態調查費時 20 年,追蹤台灣家庭的互動模式,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陶宏麟從中發現單身女兒最常探視父母。研究成果挑戰了西方經典示範論觀點,反映性別差異影響家庭互動,也預示臺灣未來可能將由大齡女子承擔較重的養老壓力。
日期:2019-11-20
未取得台灣公民身分前,曾因外籍人士申請入山證、報名運動賽事的不便,而感到困擾。如今,法規改善了,又依據新修訂的《國籍法》,我成為正港的「台灣先生」,並以台灣的自由民主而驕傲。
日期:2019-11-20
一○八課綱上路,高中最困擾的事——選修課開不出來。除了原有核心課程延伸的「加深加廣」選修外,還得開出適性探索的「多元選修」課程,對高中校長、老師都是挑戰。若要解決問題,不能只靠學校老師,必須動員大學師資、業界,甚至社區力量一起來完成。因此,高中學校裡,每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了。校長要像企業執行長一樣,懂得規畫願景、尋找資源,號召老師共同備課;老師的教學現場,不再僅於一方天地的教室,師生共學場景可能是在山林間,或者大學課堂。而原本與教育界無關的人,也可能成為教學者。媒體界的人,能不能開一門「媒體識讀」,律師能不能開一門「法律白話文」?又或者科技界人士開一門「AI應用」?下面三個教學現場,就是他們突破現有資源限制,改變現狀而帶來新想像與新可能。
日期:2019-11-20
憂鬱症是現代人很常見的疾病,根據衛福部2002年訪問全台兩萬多名民眾所做的匿名調查,發現15歲以上有8.9%有中度以上憂鬱,5.2%有重度憂鬱。許多人步入中高齡之後,也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憂鬱症。
日期:2019-11-15
台北市議員邱威傑(呱吉)5日晚間宣布,將與網紅「志祺七七」、「視網膜」等人共組「歡樂無法黨」,誓言要找回歡樂,推動台灣社會各地都歡樂,目前已向內政部提出正式申請,預計11月14日舉辦成立大會。
日期:2019-11-06
為解決都更執行困境,「都市更新條例」修正案已於1月30日經總統公布施行,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觀察指出,都更改建後利益分派的不確定性,是導致許多都更案紛爭的原因,期盼透過公辦都更策略,讓過程更透明化,使民眾享有更好的居住環境,有品質的好生活。
日期:2019-11-05
在農業、工業時代,「勞動力」幾乎就等於「就業」,當老邁或無法勞動時,就被定義為「退休」。但現代生命歷程的「三段式」:就學、就業、退休已面臨翻轉,每個人都應為走向「白金社會」及早做好準備,為自己打造閃亮人生。
日期:2019-11-05
中國國台辦今(4)日公布對台「26條措施」,對台灣企業及民眾提供各13條與中國人民同等的待遇。對此,我國總統府及外交部都認為,26條措施實際上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外交部長吳釗燮更以簡體字在推特對中國開嗆「給你們人民多點自由」;陸委會則發布聲明指出,中國意圖介入影響台灣選舉。
日期: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