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車業最震撼的消息,莫過於第一大廠豐田(TOYOTA)宣布大舉加碼電動車。究竟,是什麼壓力與力量,讓先前不時抨擊電動車的該公司社長豐田章男,願意在鎂光燈前認錯、更弦易轍?當這個全球最會賣平價車、製造妥善率最高的車廠全心投入電動車,又將會掀起什麼樣的漣漪?
日期:2022-01-05
2021年已進入倒數,各大媒體、智庫也紛紛提出對來年的趨勢預測。然而世事多變,原本無人聞問的小事,很可能瞬間釀成大事件;各界前一刻還傾全力關注的大事,突然間又變得無足輕重。
日期:2021-12-29
美中關係日趨緊張及衝突,已由半導體領域延燒至資本市場。如美國證管會12月初公告,在美上市陸企須完整揭露審計資料,否則將遭下市的命運。中國則加強監管網路與國家安全,相關公司不得赴海外上市。中國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日前宣布從美國下市,成為美中資本市場脫鉤的第一個犧牲品。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日期:2021-12-28
亞洲最大即時預訂平台FunNow,即將與IC通路商富爾特旗下子公司特色體驗預訂平台「Niceday玩體驗」合併。
日期:2021-12-21
未來的世界將長成什麼模樣?隨著AlphaGo成功挑戰世界棋王、AI導入語言學習軟體,有朝一日甚至可能取代法官職務,AI對人類生活掀起滔天巨浪,絕不再是科幻電影裡的噱頭。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估,2030年AI人工智慧產值高達13兆美元,台灣如何掌握先機,挖掘AI新藍海,值得產官學研界一同努力。
日期:2021-12-20
電動車作業系統已日趨成熟,車商若想擴展市占率,未來決勝關鍵將是軟體,硬體製造則傾向委託代工。因此,當特斯拉不再製造電動車,完全轉包給台商,轉型為純品牌公司,也不用太驚訝。
日期:2021-12-01
為什麼一則中國官方基金的投資新聞,被認為將衝擊台灣晶圓代工二哥?當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身在台灣的我們又該如何去思索這一局?
日期:2021-12-01
全球社群龍頭「臉書」宣布改名,連帶讓中國VR代工大廠「歌爾聲學」股價大漲,但反觀台灣的電子5哥,卻是一片慘綠。
日期:2021-11-03
經營企業有兩個使命:一是要成長,二是要獲利。企業長期不成長,會對組織士氣形成衝擊,包括壓抑薪資福利的調升與阻滯優秀員工的升遷機會。至於獲利,曾有經營者說:企業不獲利是不道德的;企業若是一直無法獲利,同樣會令組織氣氛低迷,還可能迫使利害關係人,尤其是股東、供應商、客戶的逐漸疏離,成為惡性循環。
日期:2021-10-21
再生能源發展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其中在風力發電的部分,能帶動的更不是一個特定行業或產業,而是能創造跨產業的多贏;此外,由於加入RE 100(公開承諾在全球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及時程)的國際企業愈來愈多,而台灣有許多供應鏈又是這些大品牌的供應商,讓上緯新能源執行長林雍堯在今(18)天舉行的2021年《今周刊》新能源論壇上直言:「沒有綠能,必然失去天下。」
日期: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