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台灣未來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台灣未來共有611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5/11單日恐破10萬確診?何美鄉「不大可能!」曝台灣人有1特性⋯「何時高峰」得看這件事

針對國內疫情嚴峻,衛福部日前釋出一份報告指出,5月7日新增發病數將達3萬7911人,5月11日新增發病數將達7萬5244人,不排除達到10萬2743人,數字之高,震驚外界。對於衛福部預估的確診數,有專家直言「不大可能!」並認為未來的疫情走向「或許會上去快一些,但下來會非常慢。」

日期:2022-05-06

政治社會

兩點之間的線

據說,這附近有些還在使用的電力設施,是日治時代留下來的……。」採訪過程中,一位南部受訪者這麼說。

日期:2022-05-04

房地產

他們買豪宅,是「有低點就買來攤」!天母最貴豪宅從每坪207萬買到185萬…把頂樓都包下來

實價揭露,天母最貴豪宅「華固天鑄」頂樓戶交易,總價約5.75億,每坪約185萬,較先前成交的另一間頂樓戶207萬元,便宜約一成。資料顯示,兩間頂樓戶為同一買主,合計以12.2億元包下頂樓整層。

日期:2022-05-02

政治社會

買不到快篩?這家銀行默默提供行員「用到飽」!庫存維持一兩千劑:4000萬花費跑不掉

新冠肺炎疫情高燒,每天本土確診人數快速竄升,大批民眾搶購快篩劑排隊買不到,市售價格更是混亂。

日期:2022-04-29

健康

快篩陽性能視同確診?口水快篩就要引進?社交APP不普及「成疫情空窗」?陳時中一次說清楚

週四(4/28)疫情記者會上,媒體就居檢者原本要配發的公費快篩劑量從5劑變3劑量、實聯制退場後、社交距離APP還不普及,以及快篩陽性是否就是等同確診、台灣是否會引進「口水快篩」等問題提問。而晚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最新輝瑞BNT疫苗進度,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下午已經完成採購合約簽訂,將採購兒童疫苗220萬劑、成人180萬劑,最快5月中旬到貨,其中兒童2劑間隔至少12周,免疫低下者可打基礎加強劑,不建議與莫德納混打。此外,食藥署今天下午也通過BNT兒童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

日期:2022-04-28

情感關係

曾是全台失業率、離婚率、自殺率最高的「三高城市」 看「不生氣市長」如何讓基隆華麗轉身

2014年,從零知名度開始,基隆市長林右昌競選第三次時,以「我愛基隆」為核心理念,號召選民以選票做出改變、成功上任。但上任後的林右昌,首先要面對的卻是全台灣最高失業率、離婚率、自殺率的「三高」城市,同時負債金額高達124億元、負債比為47.26%。沒錢、沒人、經常多雨又灰濛濛的港口市鎮,林右昌如何集結眾人之力,找回港口市鎮曾經的輝煌,一步步翻轉為充滿色彩的城市?

日期:2022-04-22

政治社會

365天追蹤調查》 被「垃」殺的台灣海岸一年後怎麼了?

「海廢」問題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人類經年累月製造的廢棄物、一次性塑膠用品不斷入海,隨洋流在世界海域裡漂泊,美國喬治亞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揭露公布,每年有800萬噸塑膠流入海中。去年《今周刊》踏查全台,嘗試揭露海廢「台灣版」的來源,今年再度踏上舊地,看看除了「清理」外,我們還有什麼解決之道?

日期:2022-04-20

焦點新聞

食衣住行都與「醣」有關 永豐餘學院何壽川:醣經濟無所不在,未來可望用醣替代部分能源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數字台灣》節目中,邀請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談論醣經濟。何壽川表示,醣經濟無所不在,與生活息息相關,並指出,台灣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唯一方法就是循環經濟。

日期:2022-04-18

生活消費

國人遊日本必帶伴手》「合利他命」與武田藥品bye bye! 為何新公司海外第一仗就是台灣?

台灣人超喜歡買各式日本藥品、保健食品及營養品,其中一款熱賣多年的就是武田藥品公司的合利他命(アリナミン),疫情前國人去日本遊玩,總會帶幾瓶回來當伴手或自用。由於合利他命在台灣銷路太好,之前武田藥品甚至找來台灣藝人代言,推出在國內的電視廣告。但隨著合利他命所屬的武田消費者保健部門,2020年賣給美國最大私募基金業者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後,去年4月該事業體正式與武田藥品分家,並更名為日本「合利他命製藥」。不僅如此,日本合利他命製藥的第一家海外子公司,也就是台灣合利他命藥品公司,也在這個月成立。「富爸爸」從武田藥品換成美系私募基金的日本合利他命製藥,把台灣視為拓展亞洲市場的第一個戰場,希望透過合利他命在本地的高知名度,把台灣市場做大做強,未來強化既有的韓國及泰國市場之外,更有意進軍其他的東南亞國家。

日期:2022-04-15

科技

18位產業大老赴總統府…他們為何訂單滿手,卻嗨不起來?一文解讀製造業老闆的「新三缺」苦水

一場總統宴,老闆們向小英吐的苦水不是水、電供應隱憂; 缺地、缺工、缺宿舍,才是當前台灣製造業的頭號大敵。 「新三缺」的難題,是否真比想像中更嚴峻? 《今周刊》採訪團隊前往台中、嘉義、高雄三大現場,一探究竟。

日期: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