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病床」早已成為台灣醫療危機之一,台大每五位急診轉住院病人,就有一人等超過兩天,甚至成為常態,究竟是哪些原因,讓我們在急診室面臨生死關頭時,等不到病床?
日期:2014-09-04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選擇一種奉獻社會的方式,你可以投入多久?這是一位退休小學老師的故事,她沒有醫療專業,卻成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成立20年來最重要的象徵人物,無論颳風下雨,再遠再累都要上路,她心中這股善念的力量就像個火車頭,推動基金會向前行。
日期:2014-08-07
過去,我們對食材的印象,大多是撥土、除根、削皮、去籽……,但國際上越來越多廚師紛紛表態:越是健康的生態,越應該從食物生長的環境開始認識起。這樣的概念,位於丹麥的米其林二星餐廳noma,做了最好的示範,並連續多年獲得「全球最佳餐廳」 殊榮。Joël,台灣第一位進入noma餐廳實習的廚師,很幸運地在採集部門待上一段時間,翻轉了他對料理的架構與認知,帶著全新概念回來的他,會做出哪些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美味?一起來進入他的「採集料理」世界。
日期:2014-07-24
「房地產實價課稅最快明年就會上路!」財政部長張盛和的一句話,引起產、官、學界一陣激辯。三十年來,政府不只一次嘗試實價課稅;三十年來,部長下台、業者叫苦、民眾反對...,沒有一次成功。
日期:2014-07-24
孫中山先生有個理想,那就是平均地權、漲價歸公,讓土地的利益全民共享,最終目標,是要讓土地稅收成為政府的主要收入。當國民黨從中國敗逃台灣,我們這座島於是成了這理念的實驗場域。但這理想卻始終沒有實現。甚至台灣的房地產實質稅率還低到只有國際的十分之一,究竟是誰背叛了孫中山呢?
日期:2014-07-24
「以物易物」是人類最原始的交易雛形,在21世紀更多了「分享」的意涵。今年5月底《富比世》(Forbes)以「韓國首爾成為全世界最樂於分享的城市之一」為題,說明首爾政府自2012年起推動「分享城市」計畫,鼓勵市民以物易物,拿出用不到的東西來互通有無。這股資源分享的意識,也呈現在台灣多元的獨立書店中,沒有金錢貨幣,交易的是書、是知識,也是人情溫暖。
日期:2014-06-12
判決的法官,究竟有沒有詳查,這個人是因為明知故犯,還是或有冤抑,這是相當值得探討的問題。況且,被告有時候認罪,是因為不懂所以認罪。難道有客觀事實,就一定會構成犯罪嗎?
日期: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