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認為,未來的總統一定要具備半導體的基本知識,也要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價值所在,以及對全球經濟有多重要,因為半導體就是台灣在國際舞台最重要的資產。黃崇仁也期許,不論下一位總統是哪個黨派,一定要重視兩岸溝通,因為儘管台灣及中國的想法不同,大家表面上吵來吵去,檯面下雙方還是互相需要,因此兩邊需要對話,必須要有互相了解。「我們不能完全依賴美國,自己還是要跟大陸打交道,we have to have mutual understanding(我們必須要互相了解)。」
日期:2024-01-11
總統大選倒數2天,藍綠白三方無不把握時間卯足全力拚選情,是否有可能出現政黨輪替,又或讓白色力量掌權,亦或延續原政黨治理,此屆大選頗受國內外矚目。美媒《CNN》關注這次台灣選情,點出這回總統大選的核心關鍵與過去不同的是,台灣年輕選民重視的焦點,已從「中國」轉移到「經濟」,對岸的文攻武嚇不再是他們最關心的議題。學者也指出,民生問題其實在這次大選中佔據著較多的討論聲量,「許多台灣人不認為自己需要選邊站,因為兩岸現狀並不會立即改變。」
日期:2024-01-11
重點摘要:• 因利率可能觸頂、評價具吸引力,2024 年公債及長天期債券具投資機會。• 經濟可能不會「軟著陸」,主要央行可能在經濟放緩後降息。• 潛在隱憂包括通膨失控、公債供應潮,和高利率對企業和政府帶來衝擊。
日期:2024-01-11
「我以前就是不愛念書的小混混,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台灣藍鵲茶、苗栗石虎米以及山麻雀小米的創辦人黃柏鈞,求學時期歷經落選、重考,又被退學,直到大學參加登山社成了人生最大轉捩點,他愛上生態自然,也找到志趣方向。
日期:2024-01-11
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認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2024年股東會後退休,接下來最辛苦的就是現任總裁魏哲家,因為他將等於一個人擔負兩個擔子。黃崇仁觀察,現在台積電最大問題,在於每一位副總經理都很優秀,但還沒有培養出像劉德音或魏哲家這樣的全方位人才,「有在做,可是速度不夠快,沒想到劉德音要下台,這下問題就來了」。
日期:2024-01-11
2024大選倒數2天,針對前總統馬英九受訪指兩岸關係必須相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周四(1/11)直言,台灣與一般民主國家不同,旁邊有一個強大的專制政體,日夜想顛覆這民主自由體制,因此只要台灣的民主、自由還在,對中共就是一大威脅。曹興誠強調,台灣選舉並非單純是政黨之間選舉,是執政黨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的選舉,也是民主與中國的選擇。他表示對此次選舉的結果樂觀的,因為大家都已本土覺醒,了解到中共正在全面滲透,但即便不幸被親共政權(勝選),反共絕對不能中止,維護民主自由的力量絕能不停頓。
日期:2024-01-11
孩子進房睡覺,滾來滾去到現在十點多還沒睡著,不過至少又回到了能一個人默默寫點東西的夜晚。中午搭了台Uber前往市區,上車後看到這位司機,覺得有點面熟,但不確定是否搭過他的車,後來看到了他的姓,才確定的確曾經搭過。
日期:2024-01-11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0日獨家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打算在台灣選舉結束後,派遣前任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與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Hadley)率代表團訪問台北。
日期:2024-01-11
2024總統選戰進入最後階段,繼前副總統蕭萬長週三(1/10)署名在3大報頭版刊登全版競選廣告,喊話「集中投藍,不白投」之後。前總統馬英九周四(1/11)在《聯合報》3版、《中國時報》5版刊登廣告,馬辦表示,出資者和廣告主都是馬本人,是馬英九有史以來第1次自費刊登廣告,喊出「集中選票」。馬英九也在臉書貼文表示,「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集中選票,促成政黨輪替,不能再讓危害臺灣人民安全,掏空臺灣命脈,把中華民國當成災難的政黨與政客繼續執政」。馬英九強調,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已公開表示,「藍白合」的六點協議依然有效,如果能促成政黨輪替,未來聯合政府勢在必行。「我是六點協議的見證者,如果能促成政黨輪替,我一定會督促聯合政府成形,落實藍白合作的六點協議。」最後他也呼籲,「我摯愛的臺灣鄉親,您手中這一票,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投,還是為子孫、為親友、為所有臺灣人的利益而投。我們一定要集中選票,促成政黨輪替,保住臺灣的安全,保住中華民國的未來。」其實週三(1/10)3大報,包括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的頭版,皆出現以手印組成的中華民國國旗圖像,上面寫著「1/13集中投藍,不白投;政黨輪替,真民主」,落款為前副總統、行政院長蕭萬長。然而署名雖是蕭萬長,但仔細看右下角,出資者並非蕭萬長,而是全球海外台商KMT之友會總會長劉雙全,算算他可能砸下數百萬元,刊登3大報全版廣告力挺侯康配。
日期:2024-01-11
世界衛生組織揭露, 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愛滋病是影響全球數十億人口最嚴重的三大疾病,生理疾病能靠藥物緩解,而心中烙印的傷又該如何療癒?#MeToo 掀起社會大眾的思辨風潮,藉由被害人勇敢說出過往傷痛,讓同樣也因擔憂外界異樣眼光,或被貼上污名化標籤的憂鬱症與愛滋病友,可以有病識感、不再躲藏逃避。儘管不同疾病間存在各自的挑戰與難題,但唯有正視與面對的勇氣,才能促使大眾放下偏見與有色眼光,共同建構更溫暖包容的社會。
日期: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