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口罩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口罩共有2436項結果
生活消費

趕兔子上架

新年前後,各種活動一陣趕,從兵役延長到超徵稅收吵不休,我特別準備籤詩一首,與大家分享,深呼吸,不著急,把電池先拿下來,等兔年再裝也不遲。

日期:2023-01-04

國際總經

別把灰犀牛全變成了黑天鵝

缺水、缺糧、缺能源到缺人才,每一個問題都是摧毀力可觀的灰犀牛,如果長期漠視不著手改善,隨時可能成為黑天鵝……。

日期:2023-01-04

政治社會

防疫出大招!摩洛哥宣布禁止中國旅客入境…英、法要求提陰性證明,這國卻逆風「全面解禁」

隨著中國1/8即將國境解封,世界各國也紛紛祭出新防疫政策,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提供檢驗陰性證明或疫苗接種證明,北非國家摩洛哥直接宣布,為避免新一波疫情爆發,1/3起將禁止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加拿大也表示,1/4起陸客必須在出發前2天進行陰性檢測。而在去年12月29日表示不會改變中國旅客入境規定的澳洲,在元旦出現髮夾彎祭出新規定,宣布自1/5起,自中國入境的旅客都必須提供48小時內有效的陰性證明。日本在去年12月30日起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或過去7天曾赴中國者入境時須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厚生勞動省昨(12/31)宣布,新規上路首日在機場驗出92宗境外輸入確診個案,遠高於12/29日的4宗,其中90人曾有中國旅遊史。另外2名染疫的旅客,分別從烏茲別克與越南入境。

日期:2023-01-01

政治社會

元旦談話/還稅於民「有人想皆大歡喜」,總統:3方向規劃 超徵不普發現金了?一句話曝端倪

蔡英文總統今天早上在總統府發表元旦談話,她說,近來中國大陸疫情升溫,只要有需要,基於人道關懷的立場,我方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幫助更多人走出疫情,有個健康而平安的新年。她也呼籲北京當局,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區域內各方的共同責任,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

日期:2023-01-01

生活消費

懶人包/台北跨年捷運「42小時不收班」,3階段管制「車輛只出不進」,不怕塞攻略必看

台北2023跨年晚會將在12/31登場,北市交通局指出,當天自晚間7時進行3階段交通管制,北捷也從當天6時起,至隔日24時,連續42小時營運,並以南韓梨泰院踩踏事故做為借鏡,在人潮最多的市政府站2號出口、臺北101/世貿站5號出口首次擴大淨空緩衝區,將管制範圍往外推1公尺,現場加派人力並加強舉牌宣導。

日期:2023-01-01

生活消費

全台10場跨年活動一次看!台北跨年最HIGH新年城300秒煙火、新北煙火哪裡施放?

2022年即將進入最後倒數!大家今年是否已經決定好要如何迎接嶄新的2023年呢?今年全台各地都有超級精彩的跨年 及迎曙光活動,趕緊安排起來,迎接嶄新的2023吧!

日期:2022-12-31

國際總經

20天2.5億人染疫後,中國1/8起取消入境隔離管制…紐時:過去3年努力和犧牲是在幹嘛?

今周刊編按:近日一份中國國家衛健委會議紀要在網路上流傳,內容指出全中國光是12/20,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逼近 3700 萬人,而20天內累計感染近逼2.5億人,占總人口的17.56%。路透社報導,北京殯儀館傳出火化預約時間已排到明年1月,中國公告每日的確診數字也被國際社會質疑「蓋牌疫情」,因為各地預測的確診人數都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究竟每天有多少人染疫,仍然是個謎團。如今中國國家衛健委卻宣布,自明年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採取包括隔離等檢疫管理措施、將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降級為「乙類乙管」,更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紐約時報作者EVA RAMMELOO寫道,為了實現「新冠清零」目標忍受了這麼多焦慮,讓生活受到這麼多擾亂之後,中國人還得面對病毒,只不過是舊的恐懼被新的恐懼取代了而已。「除了口罩和消毒劑,他們現在還得去搶購止痛藥和感冒藥,為不斷增長的新冠病毒感染浪潮做準備」,也許不少人會死於病毒。無論出現哪種情況,感嘆過去3年的努力和犧牲都是為了什麼呢?

日期:2022-12-27

國際總經

習近平重拾極權專制,讓「抗中」從單挑到打群架!謝金河:美中持續博弈下,台灣終將選邊站

隨著美中角力逐漸越演越烈,不僅美國參議院於2021年6月8日,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也在7月15日通過長達400多頁的《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力與參與法案》(Ensuring American Global Leadership and Engagement Act),簡稱《老鷹法案》(EAGLE Act),以確保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這項法案包括加強美台經貿連結、力挺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等多項「友台條款」,同時呼籲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正名為「台灣駐美代表處」。

日期:2022-12-19

生活消費

他用半導體製程做50元可頌、他則捨600萬年薪去格鬥,太太氣到離婚!年度最夯人物專訪必看

以科技人精神、花2年時間才催生出一顆美味可頌;他買一套2000萬元德國設備,精準掌握天氣變化讓養雞更科學…,為何日本NHK特地來台,採訪台大物理系?他是數學及IT背景,沒念過一天金融或財務,如何能在全球金融重鎮華爾街行走超過32年?一篇篇精彩專訪,今周刊精選10篇2022年人氣最高文章,來看他們的故事。

日期:2022-12-19

政治社會

北京藥房退燒藥全空、醫院領藥人龍寒冬排隊5小時...紐時揭中國疫情慘況:習近平放棄清零後的大麻煩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