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經濟逐步邁入復甦軌道,內需開始回歸,商圈消費人潮「報復性」湧現……,但,這條復甦之路終究並不平坦。傳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與出口,前方各有各的挑戰。不過,挑戰之餘,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也正在加速扭轉其自身的產業地貌。在《今周刊》2023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中,我們帶您深入探討中國復甦之年的「虛與實」,以及兩岸三地產業發展趨勢的危與機。
日期:2023-05-03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4-25
李強的起手式強過李克強!廿大落幕,習近平展開了他的第三個任期,沒有財經背景的李強取代李克強,成為國務院總理,很多人都擔心他不懂經濟。不過,從李強上任後的起手勢來看,他有習近平的強力支持當後盾,展現的強度遠遠超過李克強。
日期:2023-04-13
鴻海集團4/9正式和高雄市府簽訂意向書,宣布未來3年將在高雄投資達250億元,在「橋頭科學園區」、「和發產業園區」及「亞洲新灣區」發展電動巴士、電池產業鏈及設立南部服務中心,可望為高雄帶來開發利多。台灣房屋集團統計這3大南向基地,其中橋頭科學園區於2019年啟動招商,平均房價從1字頭站上2字頭,增幅逾5成,讓橋頭房市大翻身。
日期:2023-04-11
根留台灣,台積電高階製程2奈米日前通過環評,確定落腳中科台中園區,中科管理局拚今年11月交地,預估新廠產值可達5,014億元,未來可提供4,500個就業機會。
日期:2023-04-10
根據內政部資料,去年全台出生人數13.8萬人,年減9.6%,出生人數逐年減少,全台各縣市中僅剩台東縣,出生人數年增6.8%,是全台唯一新生兒人數高於前年的縣市;減少最多的是金門縣16.9%,宜蘭縣年減15.7%減幅第2大。出生人口減少相對不嚴重的區域是台中市及新竹縣,年減不到3%。雖然少子化帶來許多潛在危機,不過全台各縣市建物量全面成長,出生人數減幅最大的金門縣,同時是建物量增加最多的縣市,多年來少子化並未衝擊房地產價量。
日期:2023-04-07
陳榮華3年前接任正新董座後,積極改善體質已有成效,首度打進BMW正胎市場、研發高毛利新品等,在今年油價、匯率可望持穩下,逐漸走出谷底。
日期:2023-03-31
自去年3月央行啟動升息循環迄今已滿一年,各界原以為暴衝的房價會打住,但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過去一年仍有多個行政區一年內漲幅超過1成。其中桃園楊梅增加26%最多,其次為高雄鳳山25%,汐止16%第三名。
日期:2023-03-25
受惠中國兩會政策利多、防疫政策鬆綁下,景氣復甦力道強勁,且海外資金持續擴大投資加持,展望未來,陸股將有機會否極泰來,值得留意偏多操作的布局機會。
日期:2023-03-22
今年中國經濟榮枯的幾個指標中國兩會閉幕,習近平順利進入第三個任期,李強也接下李克強的下一棒,李強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也提出看法,包括:實現5%的經濟增長,不輕鬆,但可乘風破浪;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今年要進一步開放;李強特別強調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仍然強勁,還有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愈來愈好,空間愈來愈大!
日期: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