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長期一直重複地抱怨自己的命苦、抱怨身體不適,但經過檢查卻都沒問題時,可能需要考量是否有憂鬱的傾向了。以上心理、情緒所反應出來的行為,都不代表就是失智症。
日期:2018-11-09
台股昨(8)日挾美國期中選舉後的大漲氣勢,一度收復萬點大關,然終究近關情怯,終場收9,945點。外資法人指出,這次台股重新拚萬點,與過去長時間萬點行情有五大不同之處,台股短期內端看選舉行情能否炒熱台股氣氛,激發投資人信心,仍有機會站回萬點之上。
日期:2018-11-09
「你有推薦的看護嗎?」近年來,這句話幾乎要取代「你有推薦的醫師嗎?」成為國人住院時最大的苦惱。住院自己找看護,成台灣特有的醫療生態,龐大的看護費用及請假陪病的成本,掩蓋在看似低廉的健保體系底下。
日期:2018-11-07
美國聯準會緩步升息,市場普遍預期明年將維持升息步伐,看好美元匯率和利率雙成長,投資人特別偏愛美元高利商品,銀行就看準美元行情熱,不斷推出短天期的美元優利定存來搶市,最高年利率更喊到11%。不過,今年來美元已走強超過6個多月,這波漲勢還會延續多久?
日期:2018-11-06
「出口創新高、順差卻衰退」,怪象背後的意義不容忽視,台灣自21世紀以來,長期透過壓低匯率、刺激出口以帶動經濟成長,這項用「貿易順差」當作經濟成長動能的作法,恐怕走到瓶頸了。也呼應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2個月前被各界忽視的提醒,一道關於「內需」重要性的預警。
日期:2018-10-31
台灣第三季出口創新高,但真正賺到的貿易順差卻摔一大跤!怪異的現象,凸顯台灣必須加速走上一條經濟新路線。八月,央行警告台灣必須尋找經濟動能「第二引擎」;九月,一位央行理事要求檢討貨幣政策,解決「只靠出口」的失衡結構;十月二十六日,央行前副總裁許嘉棟、國發會前主委劉憶如、央行前理事吳聰敏⋯⋯,多位重磅學者齊聚,他們直指匯率與利率長期沉痾,開出台灣經濟轉骨的貨幣政策新藥方。要走上這條名為「內需」的經濟新路線,長期扼殺台灣產業活力的「廉價新台幣」,也得跟著大革命。
日期:2018-10-31
兩大咖皆坐實第四季旺季不旺的預測,對電子股疲弱走勢再補一槍。不過雙雄看好明年展望,雙雙預期明年成長動力將來自高階產品以及人工智慧等新主流。
日期:2018-10-24
中國團客來台銳減,各大觀光區及商圈深受人潮減少之苦,為何西門町來客逆勢一枝獨秀? 它從一度沒落到復興有什麼原因?
日期: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