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二廠2號機將在下周二(3/14)除役,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周五(3/10)質疑日本近期在討論能否將核電廠延役至不止60年,台灣為何不可?行政院長陳建仁強調我國也有核電廠延役的規定,但需要在更早以前提出,且當時未申請。陳建仁強調,應考慮核廢料的處置場所與後端處理成本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說明,核二廠2號機因其40年執照到期,照法律規定要在3/14停機,此程序是由台電與原能會的程序進行申請,而目前核二廠因尚未取得新北市政府的許可,所以無法將核廢料自燃料池取出。
日期:2023-03-10
土耳其東部本周一(2/6)發生了兩起強震,再度喚起大家對於大自然威力的敬畏,以及對地震災害的痛苦記憶。若觀察史上有人類記載的芮氏規模前五大地震,全部都位在環太平洋火山帶(或稱火環帶),這前五大地震的地點包括了南北美洲、俄羅斯遠東地區、東北亞及東南亞。台灣也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之中。
日期:2023-02-09
今周刊編按:前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美國網路傳媒《哈芬登郵報》(Huffpost)專訪,除了台灣核電問題,也提到目前兩岸日益緊張的關係,以及為什麼他認為台灣不應該與香港相提並論。馬英九表示,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都同意,應該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而九二共識是將雙方聯繫在一起的關鍵,儘管兩岸對「一個中國」有各自的表述,但至少九二共識的存在,讓雙方有了和平相處的理由。而香港歷經港版國安法上路,致使外界質疑香港「一國兩制」已名存實亡,甚至喊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但他卻不認為台灣會成為香港翻版。馬英九強調,香港在1997年之前是英國殖民地,這與台灣當前處境不同,而台灣擁有民主、自由與法治,特別是「民主」,這是香港在回歸中國前所沒有的。在核能問題方面,他則指出反核已淪為政黨意識形態,執政黨為反對而反對,卻沒體認到台灣在發展再生能源上有所侷限,而停止使用核電更可能造成慘痛經濟損失。馬英九指出,核能已被國際認為是綠色能源,台灣應該使用可再生能源來替代煤炭或天然氣,而非取代核電。
日期:2023-02-05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日本政府周五(1/13)已決定,從今年春季到夏季將把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已處理的130萬噸核廢水排放到海洋中。
日期:2023-01-13
台灣該重新思考長期能源安全戰略,或許,核能也該納入選項了。新興技術「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為何已被美國能源部視為安全、乾淨、負擔得起的核電選擇?
日期:2022-12-21
治療癌症的新方法,就在宇宙?這個問題,來自美國研究重鎮、費米實驗室(Fermilab)的台灣學者葉恭平,用小型粒子加速器作為解答,如今他以投入粒子研究逾40年的經驗,要來對抗腦癌等最難治療的癌症疾病。
日期:2022-12-15
美國核融合實驗昨(13)日發布重大突破,產出的能量遠高於引發反應所使用能量,約達150%(1.5倍),是項重大的里程碑,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台灣原能會核研所分析,未來實現核融合發電機會越來越高,但尚未看到實際數據,國際對美國研究仍處觀望,至於未來商轉發電,則估絕對還要10年以上時間。
日期:2022-12-14
今周刊編按:行政院長陳建仁昨日面對立委質詢時表示「核電是綠電」,但要考慮核廢料處理等問題,行政院今(11/1)澄清,核能發電是否被視為綠電,歐盟在認定上有嚴格前提,須先滿足核廢料處置相關規範,然而國內核廢料處理仍未有妥善的終極處置辦法,尚難以將核能認定為永續能源。早在去年八月,《今周刊》在歐盟將核電納入「永續分類」的「綠色投資項目」核能列入歐盟永續經濟分類時,就做過分析報導。核能確實列入歐盟永續經濟分類,但條件嚴苛;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亦指出,再生能源中並不包含核能發電,台灣仍應務實發展再生能源,才是實際之策。
日期:2022-08-03
311日本福島核災事件距今(2022)已11年,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面臨海嘯所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災害後,將當時事件經過與決策過程,全數付梓出版《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但時至今日,這場事故影響仍未見停歇;對台灣而言,我們不僅與日本鄰近,許多地理現象、人文、國情等更為相似,日本經驗具高度參考價值。屢屢面臨限電危機的台灣,能源政策究竟該怎麼前行?我們的電真的足夠嗎?
日期:2022-03-10
編按:俄軍占領的車諾比核電廠被指遭斷電,烏克蘭當局9日表示核廢恐有輻射外洩風險,對此,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發出聲明指,存放在該處的核廢料已經充分冷卻,停電對安全沒有重大影響。
日期: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