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作者劉宇環為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長。目前旗下管理13個創業投資基金,累計資產破10億美元,投資400多家公司,創造超過100家上市及併購成功案例,包含耳熟能詳的DivX、Creative Technology、CommerceOne、Intraware、S3、ISSI、PChome、分眾傳媒和創新工場等,其中多家為美國那斯達克上市企業。
日期:2023-02-23
去年遺贈稅總稅收高達576億元,以稅率10%推估,等於1年有近6000億元規模的資產,正在進行世代移轉。
日期:2023-02-22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藥物轉趨嚴格,個中原因與中美關係緊張、臨床指標等因素有關。就此趨勢,建議投資人關注癌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皮膚疾病之新藥,較有望豐收出場。
日期:2023-02-22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位超過65歲,大家都想有個樂活老後,但退休金到底準備多少才足夠?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公布50至64歲熟齡族調查,近8成認為退休金需要500萬元以上才夠,甚至3成認為需要1000萬元,平均起來,熟齡族普遍認為存夠837萬元才能安心退休。
日期:2023-02-21
公平會主動立案調查,北部地區預拌混凝土業者是否涉有聯合行為,周六(2/18)表示,查獲台灣水泥(1101)、國產(2504)、亞東預拌混凝土等3家全國性業者及桃園市15區域性業者,共18家預拌混凝土業者從事聯合行為,違反公平交易法,處以2.13億元罰鍰。對此,台泥下午發布重大訊息表示,針對公平會提出桃園地區預拌混凝土業者聯合行為之裁罰,公司已充份配合調查,故對此決定深感意外。公司戮力發展低碳產品,並且是台灣唯一業者施行混凝土安心履歷制度,混凝土品質與價格向來為業界最優,深獲客戶信賴,不可能也無必要與其他同業從事聯合行為。將依據公平會後續來文,依法提出行政訴訟救濟。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國產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公平會裁決書,待收到公文後,再研議提起訴願;亞東也回應,尚未收到公平會裁決書,等正式收到後,檢視其裁罰理由及內容,再與律師研究後如何因應,確保公司權益。
日期:2023-02-18
前英國首相特拉斯東京時間今天下午在日本演說指出,國際社會應協商擬定防衛、經濟和政治措施支持台灣,且現在就必須行動,「以免太遲」。
日期:2023-02-18
編按:好萊塢動作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去年春天發現有失語症的問題宣布息影後,目前病情有了最新的進展,近日家人發聲明表示,布魯斯威利斯被診斷出罹患無法治癒的「額顳葉失智症」,這一年來歷經反覆的治療與檢查,「雖然診斷結果讓家人很痛苦,但終於有了確切的診斷,也是一種解脫。」布魯斯威利與前妻黛咪摩兒(Demi Moore)離婚後依舊保持友好關係,這份聲明由布魯斯威利現任妻子艾瑪(Emma Heming Willis)以及黛咪摩兒共同簽署。額顳葉失智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和俗稱老年失智的阿茲海默症,都屬於退化性失智,這兩者有何不同?神經內科醫師張烈賓分享2個小故事,當面對無藥可醫的絕症時,就算是醫生也感嘆人生無常。
日期:2023-02-18
台北富邦銀行從國泰世華手上搶下好市多聯名卡發卡權,推出的「富邦Costco聯名卡」也正式上市,預計今年8/8起開放在好市多店內及線上購物使用、回饋翻倍。好市多龐大的會員數,讓北富銀不得不繃緊神經迎接這波「史上最大換卡潮」。北富銀總經理郭倍廷表示,在年底前希望至少發出200萬張卡,明年發卡量則要衝上250萬張。如此一來,在8/7前,就算辦了北富銀的新卡,但在好市多店內消費依舊得用國泰世華,所以別拿到新卡就剪舊卡;而富邦好市多新卡,雖然還不能在好市多消費,但目前提供店外消費1%回饋。不過,有黑鑽會員在網路分享自己收到富邦好市多卡,發現可用額度只有5千元,直呼:「這是我用20餘年信用卡生涯中最低額度。」對此,富邦銀行解釋,額度是根據卡友在北富銀的存款額度有關,未來如果補充收入證明後會再調整。其實信用卡出現「低額度」的原因,最容易發生在換發新卡或卡片升級這兩個情況。一來是換發新卡片時,銀行不會擅自幫持卡人調整額度,若卡友原先在該銀行的額度不高,新卡額度自然不會增加。二來是根據金管會規定,無擔保的信用額度必須以薪水的22倍為標準,以月薪3萬元的上班族為例,手上所有信用卡的額度加總不能超過66萬元。(原文刊載於2023/02/15,更新時間為2023/02/16)
日期:2023-02-16
「人生沒有預定的時間表,我們無法預測自己走的時間。」律師劉韋德舉例去年韓國梨泰院事件,受難者大多為二十幾歲年輕人,他們應當是離死亡最遙遠的一群,但沒想到就在剎那間失去生命,「立遺囑永遠不嫌早,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意外的來臨。」東方社會對生死議題較忌諱,劉韋德表示:「寫遺囑是一種準備、一種託付,也是一種責任,不代表不寫就不會發生任何事,希望大家能改觀。」
日期:2023-02-16
個資外洩事件一個月就發生至少四起,公家機關或民間企業都難逃,讓人不禁想問,究竟是駭客變厲害?還是企業與政府輕視資安?
日期: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