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半導體設備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半導體設備共有654項結果
科技

台積電、英特爾狂擴產,供過於求慘了?專家爆內幕:這只是拉鋸的開始

疫情爆發帶動電子消費需求,推升全球晶片需求激增,許多半導體大廠投入鉅額資金積極擴產,引來市場擔憂未來供過於求,但有專家直言,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等擴大資本支出擴產,實際只剛好滿足需求而已,且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半導體榮景只是剛開始,有望延續好幾年。

日期:2022-02-23

國際總經

聯準會開始緊縮資金、美國科技股轉空危機加重 郭恭克:台股投資人要高度警戒

過去一個月來,因國際原油及大宗商品CRB指數續創年後新高,全球通膨壓力有增無減,美國公債殖利率全面性持續上揚,導致美股四大指數元月全面重挫,台股元月亦下跌2.99%,相較美股回檔幅度,台股仍相對強勢。

日期:2022-02-09

理財

「今年是虎爛一年,還是虎虎生風?」 孫慶龍看好半導體+鋼鐵 點名台積電等四檔

今年會是虎爛的1年?還是虎虎生風呢?」價值投資名師孫慶龍用這兩個問號,開始分析金虎年的投資走勢。他認為,從台股的歷史本益比來看,其實目前還不算高,再與國際比較,「台股平均本益比約只有15倍,反觀美國那斯達克的本益比高達28倍,即使今年因為升息修正本益比,台股的估值還是稍微偏低。」

日期:2022-01-26

科技

「大家都在搶半導體材料廠!」 力積電總座:客戶長約已簽到2024年 產能操到100% 哪來成熟製程供過於求?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繳出亮麗的2021年財報,去年第四季毛利率達到48%,不僅超越聯電(2303)同期的39.1%,今年下半年更可望站上50%,直逼台積電的獲利水準。2021全年力積電的自結每股純益(EPS)為4.92元,等於賺了半個股本,董事長黃崇仁樂觀預期,2022年的營收及獲利表現都可望再創新猷。不僅如此,正在興建中的力積電銅鑼廠,預計今年第三季開始裝機,土木工程在年底前完工;2023上半年產線試產,希望同年第四季開始投產,估計初期月產能1~1.5萬片,目標是2024上半年逐漸拉到每月3萬片。黃崇仁樂觀認為,隨著銅鑼新廠按時程量產,力積電「2024年將會大爆發」。對於有外資示警,2022下半年全球晶圓代工業的成熟製程恐供過於求,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直言,若外資認為台積電瘋狂擴產沒有問題,一顆CPU等先進製程的產品又需要搭配5~7顆的成熟製程晶片,大家應該擔心「成熟產能供不應求,怎麼會是供過於求?」

日期:2022-01-25

科技線上

想「超車」台積電? Intel向ASML購買最新半導體設備...公開雙方合作計畫!

半導體生產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上周宣布,英特爾成為首家下訂最先進的高數值孔徑(High-NA)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的客戶。雙方突大動作宣布合作引起市場熱議,韓媒則認為英特爾此舉是想要降低市場對其晶圓代工技術的質疑。

日期:2022-01-25

學員個股健檢、飆股推薦

1月W4 黑馬股推薦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1-23

台股

高通膨、美國經濟降溫都不是最大利空!郭恭克:投資人要留意「曲線倒掛」的警訊

美國物價整體情勢持續緊繃。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7.1%,創1982年以來最大增幅;12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年增率5.5%,創1991年2月以來最大增幅;1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9.7%,創2010年來最大年增幅。物價指數年增率居高不下,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將加速回收流動性資金,除減少購債、釋放將於3月啟動升息的訊號,並可能於隨後開始縮減聯準會高達8.5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形同升息、回收資金雙軌併行,加速推動緊縮貨幣政策。

日期:2022-01-19

理財

春節休市11天 可以抱股過年嗎? 專家挑出富邦金等五檔 原因「這兩個」

農曆年長假將至,今年農曆年股市休市長達11天,很多投資人都在煩惱要不要抱股?抱什麼股過年?專家從兩個角度分析並精選5檔好股,提供投資人參考。

日期:2022-01-19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20114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1-14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20113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