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基本面表現不錯,但台股今年以來還是跌跌不休,主因在於升息、通膨、戰爭等利空影響。預期這些利空在第二季仍將繼續影響股市,要到第三季才有可能逐漸緩解。
日期:2022-04-13
回顧疫情以來,電子組裝業者最「夯」的投資項目之一,就是入股工業電腦廠,這個全球年產值不到筆電五%的產業,為什麼會受到國內「電子十哥」的競逐追捧?
日期:2022-04-13
「俄烏之戰的台股震盪,反而創造台股極好的投資買點……。」他自稱「股市隱者」,今年三十六歲,曾在國內金控投資部門歷練,隨後也在投資機構擔任跨國基金經理人,手握六十億元資金,兩年前選擇提早退役後,目前與合夥人一同操作上億元的自有資金,據他自行計算,這兩年的年均投報率也仍有三成以上。
日期:2022-04-06
作為全台規模最大的老字號便當品牌,悟饕池上飯包近年的新動作不斷,除了開發智能販賣機,還與全聯合作賣起熱便當,他們到底看到什麼商機?
日期:2022-04-06
國發會終於公布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圖,企圖跟上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做出具挑戰性的政策承諾,然而逐年的減少碳排放量尚不清楚,碳排大戶產業縮減產能與轉型,亦無具體規畫。
日期:2022-04-06
故事從一場餐宴的場景開始,根據與會者的轉述,在那場與小英總統面對面的餐會中,產業界人士抓住機會頻頻反應的問題,不是對於能源供給的憂心,而是一個從「缺地」開始,一路環環相扣的連鎖困境。
日期:2022-04-06
一場總統宴,老闆們向小英吐的苦水不是水、電供應隱憂; 缺地、缺工、缺宿舍,才是當前台灣製造業的頭號大敵。 「新三缺」的難題,是否真比想像中更嚴峻? 《今周刊》採訪團隊前往台中、嘉義、高雄三大現場,一探究竟。
日期:2022-04-06
清明節前夕,上市上櫃公司公布前一年度業績,全體上市櫃公司淨利加總4.298兆元,這個數字與我在第三季財報公布後,預估保守4.2兆,樂觀4.3兆元,正好落在這個範圍,而且,幾乎是最高達標。4.298兆元的浄利到底是多好?在2019年之前,台灣全體上市櫃企業淨利從未超過2兆,去年的2.46兆元,已是史上最佳成績單,去年的4.298兆元比前年的2.46兆元成長74.72%,這是去年全球盈餘增長最大的市場。
日期:2022-04-04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4-03
長榮減資引起市場雜音,歸根究柢,大家擔心的是貨櫃航運股是否能繼續一帆風順。減資其實是中性的,終究要回歸到企業競爭力與產業前景,若前途無量,怎樣都會受到青睞。
日期: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