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規模最大的「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在今年初宣布展開離岸建設後,今年關鍵風場部件陸續完工交貨。海龍計畫執行長暨專案總監柯廷灝(Tim Kittelhake)週二(12/10)表示,預計於2025年及2026年陸續併聯發電,屆時將成為台灣及亞太地區最大的離岸風場,挹注台灣能源轉型目標。海龍指出,該風場總裝置容量超過1GW(100萬瓩),一旦投入營運,將能為逾百萬戶台灣家庭提供穩定且潔淨的綠色能源。至於國外風電業者關心的「國產化鬆綁」,是否影響海龍未來繼續參與第三階段的風場開發?對此,柯廷灝說,要等3個股東討論後決定,考量到目前政府對於國產化的要求較彈性,「我們正在進行內部討論」、「我們還是對台灣離岸風電市場有很高的興趣」被問到台灣供應鏈中,哪些廠商有實力打入世界盃,他表示,現階段台灣廠商的水下基樁、機艙組裝已經有實力進軍日本及南韓市場,不過考量到人力成本是否能跟印尼和越南競爭,台廠必須引進更高程度的自動化生產,有助降低成本。
日期:2024-12-10
彰化縣彰濱鹿港區海龍離岸風電陸域降壓站週二(8/20)上午發生工安意外,工人安裝消防設備時,疑似不慎碰觸到鋼瓶開關,造成大量二氧化碳外洩,14名工人送醫救治,其中3人一度送醫時無呼吸心跳,另有3名工人自行就醫。對此,海龍離岸風電計畫表示,已於第一時間與現場人員及承包商東元電機聯繫,後續將與承商及相關部門配合,詳細調查事件發生始末,釐清事件發生原因後,並妥善照顧受影響人員。承包該案場工程的機電大廠東元(1504)表示,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彰化案場工地現場疑似有消防用二氧化碳鋼瓶氣體外洩,導致13名工人吸入受傷或感到不適,現場事故發生後已立刻清點現場人員,並且全數安全撤離。勞動部職安署中區職安中心到場釐清情況後,先依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裁罰30萬元,並勒令停工處分。根據海龍公司資訊,海龍離岸風電計畫2023年於彰化濱海產業園區舉行陸域降壓站上樑祈福典禮,待結構工程完成後機電設備將陸續進場,預計2024年第三季展開系統測試,完工啟用後將成為全台裝置容量最大的離岸風電陸域變電站。
日期:2024-08-20
(今周刊1400)離岸風電潛力場址階段因疫情、戰爭陷亂流,今年站穩腳步漸入佳境,但為了避免再發生棄標狀況,經濟部試圖解決廠商詬病多時的規模、國產化問題。
日期:2023-10-18
台灣及亞太地區最大離岸風電專案融資過關!海龍離岸風電計畫週五(9/22)宣布與16家國際和本地商業銀行簽署融資協議,將取得新台幣1,180億元的專案融資。
日期:2023-09-22
為推動國內能源轉型,經濟部規畫發展離岸風電,目前正在進行第三階段選商,業者奮力搶進選商資格,卻也擔心公部門之間溝通協調的不確定性,將帶來難以預期的投資風險。
日期:2022-08-31
離岸風電啟動第三階段,開發商參與盛況空前,代表風電發展可以不用仰賴政府躉購,進入自由競價時代,也終於出現本土開發商,國產化大有推進。不久的將來,台灣西部沿海將遍布風機,最後會由哪六個案場中選?結果將在九月底揭曉!
日期:2022-07-27
為促進臺灣與國際人才市場的鏈結,培養國際人才在地化,國立臺灣大學今日(3/23)舉辦「臺大國際引路人計畫」啟動記者會暨合作意向書簽約儀式,由校長管中閔主持,邀請參加本計畫的外國駐臺商會、政府組織、新創公司、本土企業、外商公司、民間組織與學研機構等,一共超過70間機構、100位代表共襄盛舉,一同培育國際人才,並為優秀外籍人才開拓留臺服務的道路。
日期:2022-03-24
能源供應是經濟發展重要動力,而在全球環境永續發展的共識下,如何邁向能源轉型,發展出兼顧環保與低碳的能源選項,儼然已是世界各國必須積極面對的課題。
日期:2020-06-10
「在全球風力最強的20處離岸風場中,臺灣海峽就占了其中16處。」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點出臺灣發展離岸風電的先天優勢。配合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決心,臺灣的離岸風電於2016年起迅速發展,許多歐美國際大廠紛紛進駐,將臺灣做為進軍亞太的前哨站。放眼未來,綠能政策推動不僅能助產業永續發展,更將逐步培養本土風能產業鏈,與國際大廠攜手將臺灣打造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
日期:2020-05-21
繼口罩國家隊後,誰會是下一個領軍台灣打國際盃的國家隊?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理事長高茹萍看好「風電產業」,期許「離岸風電國家隊」能成為下一個喊出「Taiwan Can Help」的台灣之光!
日期: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