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2/8一早在微博上發文稱「週六,早起,現在出發。我要去參與一件有趣的活動」,但未透露具體活動內容。不過,雷軍文中的照片展示小米汽車 SU7 Ultra 內飾照片,暗示活動跟 SU7 Ultra 有關。
日期:2025-02-09
2月7日,《今周刊》於台北國際書展舉行《晶片島上的光芒》新書座談會。本書作者、資深科技記者林宏文從三十年大趨勢講起,回顧台積電如何在半導體產業由「垂直整合」轉為「垂直分工」的趨勢中崛起,更分析當前川普2.0新政可能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DeepSeek的衝擊等時事議題,吸引許多讀者駐足聆聽。
日期:2025-02-08
儘管美國川普已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仍遠低於競選期間60%關稅威脅,加上推遲國會「不出售就下架」法案緩衝期75日,讓中國短影音平台TikTok起死回升,川普還積極想在就職百日內就訪問中國,一再釋放有意與中國談判正面訊息。
日期:2025-02-03
以巴停火協定正式於2025年1月19日生效,葉門叛軍胡賽組織也宣布除了以色列船隻之外,停止攻擊運行於紅海的商船。紅海復航恢復在即,我們在這個基礎上,訂定長榮(2603)2025年的獲利期望值。
日期:2025-01-24
國民黨和民眾黨大砍政府總預算,各種奇葩提案引發爭議,民眾黨立委、戰國策公關公司創辦人吳春城也被挖出,其創立的「壯世代協會」和相關公司拿到許多政府標案、並且擁有「壯世代」註冊商標,還藉此凍結部會預算,引發各界質疑圖利。藍營名嘴黃智賢表示,若藍綠白都只會配合吳春城,那公民必須站出來發起公投,廢掉壯世代惡法。對此,吳春城接受本刊採訪時說,《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在立法院經過兩次公聽會、兩次政黨協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有這麼多人、和社會菁英參與,法案三讀開心合照後,行政院還成立跨部會小組,請政務委員陳時中召集14部會商討,現在竟然說吳春城亂搞、操縱政府?「把我說的比馬斯克還厲害。」綠營則是反嗆,當時法案並沒有共識,且綠營已經盡量透過協商降低法案對施政的傷害。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還原1/6朝野協商說,「吳春城本來還要求行政院要另外成立專案辦公室,要行政院長當召集人!還要設立發展基金,先不論這違反憲法和預算法,且這些錢會流到誰口袋?」民進黨立委陳培瑜24日也爆料,吳春城在擔任立委這一年間,其太太、小孩有關的公司、協會、企業等,就拿了2000多萬的標案,與會的法學教授林志潔指出,這很明顯就是圖利,建議民進黨團告發。在經歷多日公關危機後,一手創辦公關公司「戰國策」的吳春城終於發聲明表示,壯世代教科文協會不參與中央政府及所屬機關標案;此外,壯世代社會企業的商標願提供公益用途無償使用。但未來會繼續倡議壯世代倡議。
日期:2025-01-24
今周刊編按:本篇投稿作者許富舜醫師是柯文哲在台大醫院的學生,在2014年也曾是柯文哲競選台北市長時幹部,曾散盡家財、財富歸零地全力挺柯。許富舜指出,2014年柯文哲就有收受現金、卻未入政治獻金專戶的問題。圍繞柯文哲的金流與政治透明爭議,使得外界對其是否能維持過往形象的純淨性產生疑問。許富舜認為,這些爭議同時提醒我們:選民是否會因候選人的意識形態訴求而忽略其治理能力與誠信問題?
日期:2025-01-23
立法院正在審查中央政府預算,農業部日前針對部分立委刪減農業部業務費用及文宣費用指出,將大幅衝擊攸關52萬農民的老農津貼。雖然未指名道姓,不過國民黨立委林思銘和張嘉郡,都跳出來澄清自己砍的並非老農津貼,而是業務費,怒批農業部帶頭造謠。翻開張嘉郡的預算提案,刪除的是農業部和農糧署「一般行政」項下的「基本行政工作維持」之「業務費」與「設備及投資」費用。熟悉農業部預算科目的人士分析,這個費用雖然不是老農津貼本身,但卻會讓農業部整個機關無法運作,「連去匯款都沒辦法」,當然會影響到老農津貼的申領及核發,因此雙方說法都沒有錯。相關幕僚也直指張嘉郡背後的雲林張家勢力,確實對於農業部之前頒布的公糧收購價格非常不滿,不過這次應該是各種新仇舊恨,加上鷹派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當道,主張要全面大砍預算導致。「應針對特定議題來提案,比較不會讓執政黨有話說。」部分藍營幕僚也不認同國民黨團要求無差別大砍預算的舉動,「補助受到影響的民眾、團體一定會不滿」,許多藍委被黨團要求簽署預算刪減提案,最後卻要背黑鍋,在這波政治攻防失分,實在是無妄之災。
日期:2025-01-20
川普重返白宮前夕,美國參議院緊鑼密鼓進行人事任命聽證會,國安團隊成員中有輕騎過關的準國務卿魯比歐,也有炮火猛烈的準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毫無意外雙雙表明強力抗中鷹派立場,準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對中國疾言厲色。
日期:2025-01-20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受美國主導自由世界政經的推動,全球經濟逐步邁向整合。然而,自2010年代起,促成全球化的順風因素逐漸消退,甚至在某些方面的發展轉化為逆風。此外,數位化、人工智慧(AI)與加密貨幣等革新技術,正為全球企業帶來前所未見的機遇。因此了解這些挑戰並且擬定明智的對應策略, 攸關企業的興衰存亡。
日期: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