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青年返鄉踏入養豬產業,有人用巧克力入飼料、有人走遍全台只為飼育新品種,他們帶著新觀念與新科技,想提升台灣豬肉層次與風味,在競爭市場中靠特色取勝。
日期:2021-01-06
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以下是全文:
日期:2021-01-06
一間不到30人、資本額1500萬元的公司,竟能牽動全台養豬產業700億元年產值!它是隱身在宜蘭田間,成立近50年的專業種豬改良育種公司,台灣神祕的種豬大王——福昌豬場(公司登記為發昌企業)。
日期:2021-01-06
他成功研發出罕病龐貝氏症解藥,每年救活全球上千名新生兒;又率全球之先,找出常用藥物的過敏基因,讓病患可透過基因篩檢,精準避開「地雷藥」。他是藥物基因體學的台灣之光:陳垣崇。
日期:2021-01-06
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2021年1月起,台灣開放萊豬進口,消費者擔心買到、吃到進口萊豬,以及台灣豬肉因反映成本而喊漲;業者則怕消費者信心受挫,而選擇不買、不吃豬肉衝擊生意……。一家家傳統市場豬肉攤與滿街小吃店,貼上各種台灣豬標章,也有賣場推出「非萊豬」專區搶市,方便消費者一眼辨識豬肉產地。原本擔心萊豬衝擊台灣豬產業,沒想到居然演變成台豬身價水漲船高。之前使用進口豬的業者,都因為標示而改用國產,讓台灣豬業迎來一波成長好機會。
日期:2021-01-06
有心人士在網路上張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農委會) 109年8月28日「預告」內容,並以「偷偷通過台灣養豬業者也可以使用瘦肉精」等說辭,誤導視聽,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防檢局) 嚴厲譴責並表示這是假消息,已將涉嫌傳播假消息之相關人士移送法辦!防檢局重申「國內養豬維持100%完全不用萊克多巴胺」立場從未改變。
日期:2021-01-03
2021年1月1日起,即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面對地方縣市與中央規定不同調,行政院今(31)日宣布《食安自治條例》凡訂有含萊克多巴胺零檢出的規定,原訂者函告無效、新訂者不予核定。
日期:2020-12-31
一八四二年三月三十日,一場手術成功無痛切除腫瘤,靠的就是麻醉技術。這背後有一連串的偶然、巧合與失敗,但這些科學家的共同點就是「不放棄」。
日期:2020-12-30
2020年耶誕夜當天,立法院表決同意備查9項行政命令,完成2021年元旦開放萊豬的前置作業,但地方政府也祭出「萊劑零檢出」的《自治條例》反制。萊豬亂象,恐須釋憲才得以畫下句點。
日期:2020-12-30
包含農牧業、食品加工、造紙工業與民生污水,台灣每年產生超過二千噸的剩餘有機資源,若沒有妥善處置,就會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與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高二〇倍以上的甲烷排放。透過循環經濟,這些資源則可以成就一個具有百廠規模、百億價值的新興產業,兼顧綠能與減碳,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
日期: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