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助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助益共有939項結果
金融

三商美邦2度現增+賣大樓還難解危?淨值剩261億,擬辦私募現增引策略投資人救火

三商美邦人壽 (2867) 歷經年初、7 月中的二度現金增資,週四(8/11) 董事會通過今 (2022) 年第 2 季財務報告,由於淨值掉到只剩 261 億元,今天再宣布擬以私募方式引進策略投資人挹注資金以強化資本。

日期:2022-08-11

傳產

印上萬套書為「淨零碳排」獻冊!他讓農業生技打世界盃:不去針對極端氣候升級,公司都要被賣掉

今年3月,政府多個部會一同對外宣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將在2030年前編列高達9000億元的預算執行八大計劃,這也代表台灣在淨零碳排的項目上,正式與國際接軌。除了台灣持續在淨零碳排上持續努力外,如歐盟《綠色新政》透過包括2030年農藥減量50%、肥料減量20%、減少50%肥料流失為目標,透過各種規範,同樣也瞄準2050淨零碳排的全球目標。由此可見,除了傳統排碳大戶的工業、科技業外,特別是自身具有光合作用固碳力的農業,更是協助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日期:2022-07-26

科技

台積電與聯發科關係生變?從英特爾的戰略看晶圓代工,競爭已經升級到IP之戰!

英特爾與聯發科公司昨(25)日拋出震撼彈,雙方宣布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聯發科將利用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IFS)的Intel16技術(這個技術雖名為16,但其實等於台積電的22奈米),為智慧終端產品製造多種晶片。兩大企業的結盟,對聯發科原代工大廠台積電造成什麼衝擊?對晶圓代工版圖又會帶來那些變數?相當值得探究。

日期:2022-07-26

台股

借券不等於打壓股市,甚至可能引進資金活水?關於借券你該搞懂的三大迷思

說到借券,許多投資人馬上會跟「放空」畫上等號,更甚者可能認定借券就是打壓股市,但你知道,借券也有增加資金投入台股的可能性嗎?關於借券常見的三大迷思,本文將一一說明。

日期:2022-07-25

科技

突圍・解方|光電產業攜手前進,盼能立基國土綠能專區,邁向共好未來

近年來,「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識,台灣也宣布預計在2050年達成淨零轉型。為了成功朝此目標邁進,綠能產業也疾呼應擴大投入再生能源基礎建設,透過設立國土綠能專區等途徑,有效建構產業環境、爭取民眾的認同感與信心。

日期:2022-07-25

科技

東生華專利訴訟案二審贏AZ 激勵製藥產業正向循環

東生華(8432)新複方新藥Cretrol與阿斯特捷利康(AZ)的專利訴訟案,二審判決於今日(21)出爐,由東生華取得勝訴判決。此為Cretrol專利訴訟案對國外藥廠的第二勝,寬量國際生技產業分析師王冠然認為,東生華兩次的勝訴對本土藥廠會有不小的激勵效果。

日期:2022-07-21

國際總經

英特爾、台積電…美520億美元晶片法案若拍板「誰最得利」?兩表看資本支出、赴美投資有多少

編按:520億美元晶片法案,美國參議院7/19程序性表決過關,再來進入補貼和稅務優惠事宜立法辯論,讓這項延宕已久的法案往前推進,最快下周參議院進行全院表決通過最終版本,法案才算正式定案。參院晚間以64票對34票程序性表決結果,達到將研發獎勵納入晶片法案的門檻。晶片法案下周參院若投票過關,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計畫在美興建新廠的廠商,其供應鏈將受惠,若法案最終限制不能前往中國投資先進製程,這3家半導體龍頭影響也不大,因為沒有打算赴中國設先進製程廠。至於中國遭美國牽制,業界認為對台灣是反而有利,因為訂單可望流入台廠。

日期:2022-07-20

國際總經

美國晶片法案表決倒數計時 過不過關都是難題!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誰是贏家?

根據路透社等多家媒體指出,美國國會預計在周二(19日)表決支持半導體製造的晶片法案,不過,這個法案可能修改為原先預計520億美元的縮減版。此外,也傳出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與夫婿大買輝達(Nvidia)股票,總價值達100萬至500萬美元,這使得她對美國競爭法的支持引發外界質疑。

日期:2022-07-18

政治社會

南投槍擊4死/牛樟芝之父病況曝光…台大博士擁多項專利,將牛樟芝價降至「市售2-3成」

南投草屯鎮康建生技公司7/14發生槍擊案,造成4死1重傷,其中創辦人賴敏男重傷送醫,目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尚未脫離險境。據了解,81歲的賴敏男是台灣大學農化系博士,專長培養多種菌菇類,有「台灣牛樟芝之父」之稱。

日期:2022-07-15

傳產

大同新任總座蔡維力首談期許:盼打亮百年機電大廠招牌

「大同本來就是一個產業基礎非常好的公司,需要讓大同煥發活力,打亮招牌!」這是蔡維力接任機電大廠大同總經理後,首度對外發表對公司的期待,指出接下來將在內部進行組織調整,讓企業變得更有競爭力和活力。

日期:20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