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9、58……、3、2、點火,放飛!」大夥兒屏氣凝神,目光緊盯著衝上天空的HTTP-3A混合式火箭。時間是今年7月10日凌晨6點12分,神經緊繃的團隊,是陽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的成員們。
日期:2022-08-24
「任何看似瘋狂的事情背後,一定有貢獻世界的價值。」年僅34歲的魏世昕這樣說道。他是陽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火箭團隊副主任,接棒「火箭阿伯吳宗信」的太空夢。
日期:2022-08-24
編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修訂《數位中介服務法》,週四(8/18)舉行第3場公開說明會,擬納管網路平台違法或假訊息。對於法規執行細節,知名線上平台均提出實務上難行之處。昨天第3場公開說明會,受邀業者包含網路家庭、樂天、Mobile01、台灣微軟、巴哈姆特、台灣亞馬遜、雅虎、LINE TAIWAN、Dcard、PTT(批踢踢實業坊)、蝦皮台灣等公司,其中,PTT直言,NCC法令模糊不清,不想管就不管,但想管就「個案認定」,一旦法案通過「等於逼PTT關站」。Dcard也表示,NCC說必要時就個案管理,會讓人無所適從;LINE則是認為,若政府要管理所有一對一對話,還要加註警語和限制,涉及言論管制及憲法的機密保障等原則。(原文刊載於2022/7/13,更新時間為2022/8/19)
日期:2022-08-19
編按: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日前抵台訪問,中共隨即嗆聲宣布,解放軍將從8/4中午起在台灣周圍展開一系列軍事演習,截至8/5上午 11時,計有中共軍機、軍艦多批於台海周邊演習,並踰越海峽中線活動。對於中共軍機密集擾台,我國空軍必須隨時備戰。肩負追蹤監控共機重任的經國號戰機飛官,在密集任務的龐大壓力下,依舊秉持冷靜專業,為兩千三百萬人堅守空中防線。(原文刊載於2020/12/17,更新時間為2022/8/5)
日期:2022-08-05
律師您好,想詢問父親在我們唸書時期就開始好賭,總共輸了大概有8-9千萬,賣房賣地,真的是散盡家財。後來媽媽因為要把他的債務分割,辦理離婚,中間已經有多次請我們小孩借貸,他自己還錢,但後來也是我們自己還,已經數不清幾次了。現在他在經營賭場也有10多年了,總之就是陸陸續續,欠錢找我們要錢,再保證下次不會了,我們已經聽到麻痹。因為他有糖尿病,身體不是很好,媽媽擔心他拖累孩子,都會帶他去看醫生(已經沒有婚姻關係)。對了,忘了說他也有一個小三,目前同居中,從年輕時候就外遇不斷,傷了媽媽的心。我也不懂,媽媽為什麼還是願意幫著他。我這次是想請教律師,我們能夠拋棄或是在法律上必須負責扶養最低金額是多少?包括他的就醫需求等等。他真的是我們家的夢魘。
日期:2022-07-29
您好,我是一個困擾的母親,兒子去年大學畢業服完役後,對於工作這件事,一直不上心,老是找藉口讓自己找份輕鬆的兼職工作,因為將來想考航空地勤,所以正在上日文課,但那課程也僅一個禮拜一天,且只有兩小時,但會藉口說平時可能要看書,準備其他的。剛開始的時候,一直尊重孩子選擇的立場,但兒子根本在家的時間不是電動就是電腦,且每做一份工作,沒做幾天,就會抱怨工作無聊,然後做沒多久就離職,後來的這份工作,是爸爸的朋友願意教兒子一技之長,不在乎有沒有經驗,但因為是在工地上班,屬於勞力的工作,兒子剛開始也志氣滿滿,殊不知做了三天,就說背痛,說女朋友不讓他從事這份工作。我這次沒有順著他了,我叫他好好做,好好學,以後萬一地勤沒考上,還是有一技之長在身上,他也就沒再講,但後來工作態度「故意」沒有很好,我們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他對我時好時壞,我對他態度依舊,一樣的噓寒問暖,但他卻愛理不理,這到底是剛出社會的必經過程,還是他心態有問題,請問我到底要怎麼開導他?
日期:2022-07-13
陳縕儂,台大資工系副教授,她的同學在美國四大互聯網企業工作(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她卻從上台報告中,找到教學的興趣。從美國微軟離職回來台灣回台大母校教書,周遭的人一直問她:『妳確定?!』她卻熱衷做自己喜歡的事。
日期:2022-06-22
人的慾望、方法都是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來的,教育學者說:「3歲看性格」、「10歲看一生」。同樣的,在家庭財務管理,「25歲可看一生的財富」,由表可見,財務自由人士跟財務困難人士一生各年齡階段消費、投資的差別。
日期:2022-06-21
「女生今年26歲,在台中有穩定工作,有間房子1000萬,房貸剩下400多萬。男友要他賣掉房子,放進兩個人一起籌的頭期款裡,他有10萬,但是女生可以先住公婆家。」
日期:2022-06-19
人工智慧(AI)也會搞種族歧視?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郭柏志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大學跨國研究發現,當採用先進的AI深度學習演算法,判讀X光片及電腦斷層掃描時,電腦竟能從這些醫學影像分辨出患者是黑人、白人或亞洲人,並影響判斷的準確率。科學家迄今還不明白,AI如何辦到的。郭柏志指出,醫界近年大量引進AI,研發醫療機器人、智慧診療、及醫學影像識別技術等,協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地診斷,這本該是造福病患的好事。但這項研究也揭露當中隱憂,提醒大家要注意醫療倫理問題,並消弭引進AI智慧產生的醫療不平等現象。
日期: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