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自去年起本土案例已急速飆升近4000例,考驗台灣一整年的防疫部署。
日期:2021-05-24
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連續四天破百人,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8)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坦言,疫情已不侷限在雙北市,「慢慢看起來有擴散到其他縣市」。因應疫情嚴峻,柯文哲也宣布徵用醫院成立專責病房、醫療人員,成立確診患者專屬運輸團隊,並統一調度疫苗給一線醫療人員等三大措施。他也對確診患者收治措施提出新SOP,輕症患者不需要馬上住院,「必須要保留醫院做最有效率使用」。新北市今天確診案例106人,其中中和區32例最多。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在疫情應變記者會中表示,市府準備開設新的社區篩檢站,預計明天公布。
日期:2021-05-18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5/16新增207例確診個案,其中206例為本土,最小不到5歲、最早4/6發病。新增的206例本土個案為90男116女,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4/6至5/15,居住縣市分別為台北市89例(萬華58最多)、新北市97例(板橋32最多)、彰化縣9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3例、桃園市及基隆市各2例、臺中市1例。指揮中心說明,其中茶藝館相關105例、萬華活動史相關44例、某社團相關5例、宜蘭遊藝場相關3例、南部進香團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日期:2021-05-1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為確保國內醫療院所對疫情的因應及保全醫療量能,即日起全國醫療機構實施下列醫療應變作為:
日期:2021-05-1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本土、1例調查中新冠肺炎(COVID-19)確定病例。本土病例中,1例為華航園區諾富特飯店員工(案1120)、1例為案1078同住家人(案1121);調查中病例為某航空公司機師(案1122)。該名飯店員工為機場防疫旅館員工平時工作項目為檢查房間環境之清潔,偶爾協助機組員購買物品或送備品,工作期間佩戴口罩及手套。他自4月17日就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食慾不振及呼吸喘等症狀。在於4月19~26日間多次至診所就醫,因症狀未改善,4月27日至醫院就醫,經診斷有肺炎情形,收治住院隔離並採檢,於今(29)日確診。
日期:2021-04-29
泱晨,活著就是奇蹟! 患有先天毛髪指趾症侯群第二型(Tricho–rhino–phalangeal syndrome type 2)[註],身高矮小、生長緩慢、眼睛深陷、聽力障礙、智能障礙等外,也是單側唇腭裂、小耳症、下聲門狹窄、雙聲帶麻痺、心臟病等的患者。
日期:2021-04-21
以下的內容我在另一篇寫過大概是6年前寫的,不過這是重要的心法及故事,我自己也常常讀過一次又一次。如果你是和我一樣,年輕時什麼都不懂,就踏進了股市,花了7、8年的時間在股市輸錢,輸到心灰意冷,輸到想退出股市,不妨可以參考我到底怎麼一步一步的在股市中真正能賺到一些錢,一些概念,一些技巧,一些過往心路歷程,股市中差一點點就差很多,我可以領你進門,但未來得靠你自己努力,因為我沒有辦法逼你去看書或是吸收新的知識,我能做的事只有分享我的觀念,我的看法給你們參考。
日期: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