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第一輛特斯拉電動跑車的關鍵動力系統,是由魯希連在台灣製造完成。現在,他仍在國際汽車供應體系,負責新車研發與量產工作。他第一手解讀國際大廠投入自動駕駛技術的原因,以下是他的看法。
日期:2016-01-28
歷經股災的大震盪,許多投資人坐立難安,《今周刊》整理十個投資人目前最常遇到的問題,由十位投資專家為你釋疑解難,重新掌握未來的投資方向。
日期:2015-08-27
台灣FDI(外人直接投資)不只是單純的指標數字,在數字背後,凸顯的是台灣從產業到政治各種問題。《今周刊》向產、官、學界權威及專家,尋求解方。台灣下一步,該怎麼走?
日期:2015-07-23
曾經,布雷特.金恩的建議被滙豐、花旗、渣打銀行都打槍,陷入人生低谷;如今,他的書屢屢登上亞馬遜書店暢銷排名,讓各大銀行爭相邀請他前去演講。他被稱為「破壞者」,因為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僵固模樣。
日期:2015-01-29
我始終認為「經濟」是台灣爭取時間最重要的環節,台灣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個不同於呆板的自由化、國際化,更不同於盲目減稅、試圖以低稅率等招徠資本家的自戕式政策,為台灣爭取更多時間。
日期:2015-01-15
為什麼我們要鼓勵年輕人創業?除了將實驗室結果推向市場的期待之外,也有社會整體的憧憬。台灣的產業如果還是在代工、拚成本的框架下掙扎,很難擺脫勞工薪資凍漲的烏雲。
日期:2014-11-06
台灣經濟研究院日前示警,二○一五年國內房價恐將下跌五至一○%;房市終於走到了反轉拐點嗎?其實,從歷史經驗與人口、薪資成長等數字來看,房市的確面臨壓力,若要避免硬著陸,必須仰賴政府有所作為。
日期:2014-10-30
當科技新貴不真的那麼貴了,醫生與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沒那麼大了,公務員與民間勞動者福利的鴻溝沒那麼深了,台灣最優秀的人才才能真正釋放,到各式各樣能開創台灣未來的產業中去。
日期:201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