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副教授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副教授共有1241項結果
房地產

年收110萬新北買房會怎樣?章定煊:不管你幾歲買房,接下來的20年可能窮得只剩下房子

台北市房價高不可攀,許多上班族選擇落腳新北市。但房產學者分析官方各項數據指出,依正常儲蓄率,在新北存到自備款要18.2年,一個年輕人即使一出社會,所得就能達到新北市中位數110萬元,也要到40歲中年,才能存夠自備款。

日期:2021-10-28

生活消費

純台味甘酒

「甘酒」,是日文「あまざけ」的漢字,名稱雖有酒,卻不含酒精,是一種飲料,在日本便利商店、百貨商場都買得到。這款日本傳統飲品引進台灣已有時日,卻受限小眾市場,直到去年底,農糧署發表米製品再加工的甘酒營養研究,成果引發熱議,台灣加入生產甘酒的廠商也愈來愈多,目前有酒廠、農會與小農的手作品牌,這款飲品的迷人之處在哪裡?

日期:2021-10-27

生活消費

虱目魚小子、香蕉王再醜到國際! John Oliver:台灣熱愛即拋的吉祥物 他點出荒謬風景充斥全台的關鍵

曾經「醜」哭日本大叔的虱目魚小子再度躍上國際舞台!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奧利佛(John Oliver)昨(25)日在《上週今夜秀》(Last Week Tonight)首度以犀利不失幽默的角度大談台灣。節目開場,奧利佛就以北門虱目魚小子、旗山香蕉王等台灣最醜吉祥物梗圖開場,後更直接點出,台灣各縣市熱愛生產一堆有趣吉祥物,結果隔年就棄置在地下車庫。雖然節目仍關注近期台海緊張關係,以及台灣主權問題,但有趣的自製梗圖曝光後引發不少網友熱議。確實,實際走入台灣鄉間,不少觀光區、商圈入口處,總有一隻半新不舊且燦笑吉祥物迎客,不少台灣年輕人還會衝著驚人吉祥物,來一趟荒謬藝術之旅。為何台灣荒謬離奇的吉祥物們,已多到成為外國人眼中的風景?

日期:2021-10-26

政治社會

震撼彈!台大校長管中閔2023年1月卸任 親曝1個關鍵讓他決定不續任

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今天在校務會議中宣布將不連任校長,他說,自己在意外的情況下當選,按學校規定,若不續任需要在任期屆滿前14個月於校務會議中報告,不續任的原因主要是考量到年齡,健康無虞,也希望台大能需要更年輕的想法帶領師生向前,預計將於2023年1月7日卸任。

日期:2021-10-23

國際總經

我不是懶,只是拒絕過勞…從中國到南韓、日本、台灣 4組數據看懂為何年輕人選擇「躺平」

「對老一輩來說,只要你努力工作,就有很大的機會成功。但,對我們而言,社會已經不同了,很多東西,就算你努力,也得不到。」

日期:2021-10-13

職場

創高教史上先例,亞洲第一堂「月經課」 玉山青年學者讓「那個來」躍上台大殿堂

懷著理想回國任教,身為婦產科專科醫師的玉山學者黃韻如,將所有女性必須定期面對、卻常被忽略的生理期,與社會學、經濟學等領域連結,開出亞洲第一門探討月經的通識課程。

日期:2021-10-13

焦點新聞

職缺少薪水又低?中南部工作數7年成長逾50% 「他們」薪資都超越北部

中南部工作待遇真的不好嗎?常有網友指出,中南部職缺少、薪水低,生活也不比北部方便,許多人寧可當北漂族也不願回到中南部就業。不過,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事實上,中南部的工作數7年來已成長超過50%,其中,中部工作數增加近7萬個、暴增67%;部分職業在中南部的薪資也高於北部。

日期:2021-10-12

生活消費

西門町每5家店就有1家空置,公館租金砍半還租不出去 微解封月餘換不來人流,北市商圈倒閉潮該如何解?

今年初起本土疫情大爆發,店家空轉逾3個月,不少店家撐不起高額房租,台灣各大商圈爆發「倒店潮」。如今,本土疫情漸趨穩定,自上月底起指揮中心逐漸放鬆管制,近期也透口風,除戶外空曠地解封外,「身心健康方向將逐漸解封」,台灣內需產業真的可迎來一股活水重生嗎?

日期:2021-10-07

焦點新聞

311災後十周年 台日防災論壇跨國探討減災策略

無論是面對震災或風災,台、日兩國都有相對豐富的經驗,而當兩國防災專家聚在一起,又會激盪出怎麼樣的火花?9月30日,台日民間組織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GRIPS)、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EF)等,共同主辦「台日防災論壇」,席間,除了日方代表深入探討東日本大地震10年軌跡及省思,兩國專家也針對彼此防災經驗、科技應用等,進行深度交流。

日期:2021-09-30

國際總經

與台灣同樣緊鄰極權勢力…30年前立陶宛人賭上一切爭取獨立 他們如何全力捍衛民主、硬頸自立?

一直到現在,薩卡利埃內(Dovilė Šakalienė)都還清晰記得那個溫暖的夏夜,曾以政治犯身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祖父在她耳邊說:「孩子,我本來以為要一直等到妳的兒孫輩,才有機會見證立陶宛重新成為一個自由國度,但這一刻我突然感覺,在我有生之年,也許還能看見立陶宛獨立。」

日期: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