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制衡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制衡共有265項結果
政治社會

深綠分裂!批綠淪一言堂 扁宣布「一邊一國行動黨」 下月成立

繼喜樂島聯盟成立政黨後,前總統陳水扁昨晚也在群組及臉書宣布,為了避免絕對權力絕對腐化,民進黨政府更需要「一邊一國行動黨」當烏鴉嘴與防腐劑。如果執政黨沒有封殺打壓,「一邊一國行動黨」應該可以在8月成立。扁稱只當黨的精神領袖,黨揆以游錫堃呼聲最高。

日期:2019-07-27

國際總經

挺台挺到被中國盯上 年僅38歲的布拉格市長為何成了北京的頭痛人物?

「布拉格市政當局與市長…表現十分惡劣,奉勸別再做肆意破壞中捷關係的事,」中國外交部耿爽前幾日義正嚴詞地提出警告,怒火指向的,正是前陣子才訪台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市長賀瑞普(Zdeněk Hřib)。被認為是「不顧北京反對」、「人權比熊貓重要」的布拉格市長,儘管已被北京盯上,但賀瑞普仍堅持立場,反嗆「中國非可信賴夥伴」。他衝撞捷克當局的親中政策,是他的個人立場?還是有更深一層的政治考量?

日期:2019-07-19

科技

Facebook 推出加密貨幣 Libra,如何影響未來30年金融體系?

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的定性和應用變化十分多元,可能是商品 (Commodity)、數位資產 ( Digital Asset)、證券 (Security),也可能是貨幣 (Currency; Money),對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力,仍在不斷地快速演化。

日期:2019-07-05

國際總經

北京誤判情勢 香港問題比新疆更棘手

林鄭月娥領導班子在港人心中已提前跛腳了,北京也失去對其信任,看來難以撐完任期。時至今日,香港已成為北京領導層心中比新疆更大的治理難題。

日期:2019-06-28

政治社會

紐約時報精選》不親美也不傾中 郭台銘真能帶台灣找到出路?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19-06-25

國際總經

三位政商領袖 為畢業生 「重灌」普世價值

編按:發動「以鄰為壑」的貿易大戰、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縮緊移民政策……,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種種顛覆作法備受爭議。在高來高去的國際政治、經貿博弈中,川普或許必須手段耍狠、心機算盡,但對於即將踏出校園、走進複雜世界的大學畢業生來說,第一堂課,終究是要堅固著貼近普世價值的本質初心。於是,在二○一九年美國各大學畢業典禮的名人演講中,不時可以聽見受邀者有意無意地針對川普政策提出警醒。在哈佛,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畢業生以「世界主義」取代「孤立主義」;在麻省理工學院,富商彭博力促畢業生們關注環境永續,扭轉氣候變遷;在舊金山州立大學,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則以多元包容接納移民,為演說核心。三位領袖,雖然不是「川普粉絲」,甚至未來就與川普站在對立面,但他們所強調的合作、永續、包容精神,的確也是價值混亂年代更須抓緊的人生準繩。《今周刊》節錄以上三段畢業致詞,看見政商領袖對年輕畢業生的殷切期盼。

日期:2019-06-12

理財

跟著我們做財管 就不怕被市場淘汰

群益金鼎證券:跟著我們做財管 就不怕被市場淘汰叱吒台股的交易老手 從在股市殺進殺出 進化成資產配置大師

日期:2019-06-10

焦點新聞

中美貿易戰》中國再度閉關,對美國、台灣、韓國的影響有多大?

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於新書《科技島鏈》中指出,面對未來的世界,可能會有三種截然不同的情境。第一種,中國以國家資本橫掃世界,一帶一路串連了新的世界,新秩序隱然成形。第二種,美國成功壓制中國崛起,世界秩序重整。第三種是中美雙方對峙的僵局持續。其中,針對第二種情境,如果往悲觀的方向預測中美關係,例如「冷戰再現」導致中國再度閉關,對於過去20多年來仰賴中國經濟成長而獲益的周邊國家,會面對什麼樣的情境?

日期:2019-06-04

保險

養兒防老?700多萬財產全給兒子 80歲父卻遭棄養

台灣失智民事訴訟,10年增16倍,高齡被詐騙,5年翻一倍,老人扶養糾紛超越離婚,成家事法庭訟案第一名。你一定要知道的銀色財務危機。別以為年輕時打拚事業,穩當地做好退休準備,年老備有一筆退休金就能高枕無憂!即使有錢,也可能因失智被騙、分產後被子女棄養,或是空有房產卻現金流不夠……,明明「不窮」,卻無法過安穩的老後人生。這是高齡社會,也是將來你我都可能遇到的「銀色金融炸彈」!此專題為《今周刊》與網路公益媒體《報導者》共同合作。

日期:2019-04-22

焦點新聞

工時超過20小時、扛生死協商...勞基法能解救住院醫師的過勞嗎?

住院醫師就是未來的專科醫師,更是大醫院主治醫師的儲備人選,惟年輕醫師因長時間超時工作過勞猝死,或因難以適應高壓工作環境衍生自傷傷人的悲劇,在國內卻時有所聞。

日期: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