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到底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到底共有8557項結果
台股

一檔南亞,光股息就領上千萬!達人存股17年,51歲存到6千萬,養股2法則「股票傳子傳孫」

筆者為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月薪5萬,在20幾年前而言,算是不錯的收入,除了白天正職的工作,我每天晚上還在文理補習班兼職,賺1個小時約800元~1000元的鐘點費,週六週日也不例外,當時只想盡速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日期:2022-04-06

傳產

「紡織資優生」儒鴻被外資砍殺,就此跌落神壇?公司寫了5套劇本:已經走出營運低谷

根據《財訊》報導,俄烏戰爭讓油價漲幅加劇,影響成衣紡織廠進貨成本,即使儒鴻可以順利轉嫁品牌商,但未來是否會引發停滯性通膨,導致消費力跟不上,是觀察指標。

日期:2022-04-05

美食旅遊

故宮跑台北捷兔看都市農耕風情 謝金河:心情快意可感受城市美感!連土地公廟都很有創意

平常到故宮,不是去看展覽,就是到故宮晶華餐廳吃飯,這個禮拜的台北捷兔集合地點在至善公園,我看了一下地形,不是前方的圓山繞一圈,就是從東吳大學校園穿出去到文間山,劍南路,或是從故宮後山的水管路回來,結果是後者。

日期:2022-04-04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爆183例,會上500例挑戰「醫療量能線」?醫:每天百人一路到年底「這數字到來就該封」

台灣近日新冠本土確診數連3天破百,從104、160例,到週日(4/3)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的183例,讓連假後的疫情走向備受專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不少人會問「在升溫耶,到底要不要封一下?」

日期:2022-04-03

房地產

「長孫沒得分,憑什麼外孫女能分!」從一個分產鬧劇看:一般人面對繼承常搞錯的4觀念

好些日子前,網路上瘋傳一位媳婦的貼文,被罵翻了。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日期:2022-04-02

政治社會

拆塔用「砍樹法」,東南吊車司機僅10秒逃生:看塔倒角度、想起被活埋的同事「我就立刻跳車」

高鐵左營站周五(4/1)下午3點40分左右發生列車電力異常,導致車廂停在軌道上,高鐵人員要用手動方式開門,才能讓乘客下車。經查是鄰近東南水泥廠區施工,導致台電69KV輸電線路斷線墜落在高鐵主線正上方,影響高鐵主線供電中斷,目前台南到左營站電力系列尚未恢復,共計影響79班次、11.4萬人。週六(4/2)高雄市政府檢視東南水泥廠拆除工程拆除計畫時發現,廠商在計劃書中,提出要從高塔上端一層層往下拆,但實際卻是用「砍樹法」,以鐵球從高塔中間破壞,希望高塔往前倒,卻不如設想往後倒,才造成壓倒電塔意外。昨天除了勒令停工,今天處分營造廠停業,高雄市府將相關人員依公共危險罪送辦,並重罰607萬元,警方已將東南水泥、炯德營造、吊車司機共四人送橋檢偵辦,

日期:2022-04-02

焦點新聞

太魯閣號出軌滿週年/9點28分,一切在瞬間成枉然…蔡詩萍:每個家庭擁有的幸福小日子,讓工程車敲碎了

一年前的今天(4/2),也正是清明連假,一列408次太魯閣號從樹林發車,行經花蓮段,在上午9時28分撞上邊坡滑落工程車,奪走49條人命,司機員元淳修及助理司機員江沛峰殉職前,在生命最後一刻仍奮力嘗試剎車鳴笛,守護全車乘客。為悼念司機員及罹難旅客,台鐵全線列車將在今天上午9時28分45秒起,也就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全台火車將鳴笛30秒追思。(原文刊載於2021/4/3,更新時間為2022/4/2)--------九點二十八分,一切在瞬間成為枉然!--哀太魯閣號408車次的朋友們。

日期:2022-04-02

健康

最近經常疲倦甚至開始健忘?小心你的肝早就累壞了!營養師點名:上班族過勞的12大徵兆

老是聽到很多人說熬夜會爆肝、工作太辛苦會爆肝、過勞也會爆肝,但其實醫學上沒有「爆肝」這個詞啦!

日期:2022-04-01

健康

發展新兒科世代,一條龍照護孕育健康新生命

想要孕育自己的寶寶,是每對夫妻的期待與夢想,然而現代人晚婚已成趨勢,不孕的比例年年攀升,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為了圓一個夢,使得人工生殖治療需求激增。

日期:2022-03-31

信用卡

和泰Pay首創全額刷卡買車 維修保養都能享點數回饋!

儘管近兩年全球汽車業受到疫情、晶片供應短缺與航運大亂的衝擊,但台灣的車市年銷量卻連年穩定落在四十五萬輛左右規模,可見國內車市買氣旺盛不墜。「買車」,這個人生階段的重要規劃,往往是僅次於購屋的第二大消費支出。雖然現在已逐漸邁入「無現金交易」時代,但買車的過程中,信用卡常只用於刷訂金,剩下的大筆款項多為付現或貸款,讓信用卡幾乎無用武之地。而在外送、網購或搭計程車等小額消費,都可以輕鬆使用數位便利支付的現代,買車這樣的的大額,是否也能運用信用卡,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減輕消費者負擔?

日期: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