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初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初期共有4176項結果
國際總經

台股上萬七後該小心了? 陶冬:聯準會QE紅利已結束 未來市場會更動盪!

聯準會、縮表、升息,美國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聲明和鮑爾(聯準會主席)在記者會上的言論,主導了上周風險資產市場的變化。

日期:2021-06-20

理財

「我留給孩子的錢,最多就是遺產的免稅額!」李偉文:退休後,財產應該分3塊來思考

對於要不要留遺產給孩子,清朝掃除鴉片的大臣林則徐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小孩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日期:2021-06-19

退休

退休10年日常總花費300萬!她掌握4個關鍵、不依賴他人,生活怡然自得

突然發現,我退休即將屆滿10年(2011.7.1~2021.6.30),好奇這10年退休生活總開銷為多少?調出記帳本統計一下,10年總花費將近300萬元(6月尚未過完,支出暫為預估)。剛算得這個數字時,我驚恐了一下,我還真會理財呢!在沒正職收入的情況下,我憑空養了自己10年。

日期:2021-06-18

科技

金融業營運不中斷與員工安全兩頭燒 微軟「與台灣再一起」提供應戰方案賦能第一線員工

台灣三級警戒延長,民眾開始習慣在線上完成許多金融交易,包括日常消費、報稅、保險等,而紓困 4.0 帶來龐大的業務量,金融業也積極運用零接觸解決方案,來避免群聚風險。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改變,金融機構不僅營運不能中斷,更必須保護員工安全。微軟發表的金融業白皮書「數位銀行教戰手冊」中,深入剖析金融機構的贏者策略,分享在疫情之下如何敏捷應變,導入數位工具賦能第一線員工,同時,隨著疫情再起,微軟也發起「與台灣再一起」平台提供技術和資源(https://aka.ms/togetherwithtaiwan),讓金融業在確保資訊安全、員工安全的情況下,仍能克服挑戰打造智慧創新服務,降低疫情對企業營運的衝擊,以科技的力量協助台灣再一次面對挑戰。

日期:2021-06-18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今增175例19死! 莊人祥證實:已11長者打AZ過世 最高齡97歲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75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此外,確診個案中新增19例死亡。

日期:2021-06-17

職場

他的一句無心話孵出Airbnb、Dropbox

二○○五年三月七日,創業之父保羅.葛拉漢在哈佛電腦學會進行演講,自己的一席話反倒催生「Y孵化器」,開始投資新創小公司,至今已投資超過兩千個團隊。

日期:2021-06-16

台股

存股族看過來!全球經濟復甦利率蠢動 「這族群」漲幅落後、配息佳 還可抗通膨

5月國際股市原本有看空的雜音,但最終仍是偏多,多數歐美股市5月的月線收漲,亞洲國家因疫情升溫,股市也因此下跌,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與台灣屬於此類。台灣加權指數受疫情升溫拖累,一度重挫2407點,最大跌幅達13.7%,所幸台股基本面強勁,買盤逢低進場,5月跌幅收斂至2.8%,略優於紐西蘭的下跌3.2%,但仍為5月表現較差的股市;前5月加權指數漲幅達15.9%,居全球領先群。

日期:2021-06-15

台股

升息、縮表警鐘響起!台股投資人該如何因應?一文看懂3大名師布局方向

近來投資市場開始反映對通貨膨脹升溫的預期,展望未來,投資人該如何看待通膨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對此,本刊特別邀請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陳忠瑞、禮正投顧副董事長毛仁傑3大名師,分享他們在通膨環境下對投資的看法,並在選股方向與資金配置上,提出各自的因應策略。

日期:2021-06-14

政治社會

去年10月東洋與BNT採購疫苗的談判,從3千萬劑變成200萬劑,破局關鍵是什麼?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10

焦點新聞

通膨疑慮來襲!主力持續拉高出貨中 若出現「這兩種狀況」就代表股市開始反應了

近來對通膨的相關論述升溫中,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等人主張當前的物價上漲,是供應鏈瓶頸、經濟重新開放導致支出激增等疫情相關因素引發的暫時反常現象。

日期: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