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起,立法院召開臨時會,計畫在臨時會期間,通過司法院推出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人民有望自2023年起擔任法官,展開台灣司法制度劃世代新頁。但《今周刊》詢問台北律師公會對審判制度看法,逾四成律師支持「參審制」,卻也有30.6%律師挺陪審制,顯示社會對審判制度走向,仍無明顯共識,綜合兩種制度的「混合版」法案,真能帶台灣航向真實的「司法改革」之路嗎?
日期:2020-06-29
病毒和美國聯準會(Fed)聯手出擊,美股上周下挫,風險資產面臨調整。COVID-19在美國出現反彈,新增感染人數明顯回升,德州和佛羅里達州同時宣佈暫時放棄經濟解禁令,市場擔心疫情拖累經濟復甦。
日期:2020-06-28
美國總統川普不會跑去明尼蘇達州鼓勵老百姓擺地攤,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紓困政策也不會引爆政權內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地攤經濟」,卻引發中南海權鬥疑雲,暴露了中共極權政體的病灶。
日期:2020-06-17
稚齡女童與年輕警員相繼失去珍貴性命後,蔡英文總統的兩次就職演說,皆承諾強化心理衛生。四年過去,政策仍原地踏步,社會對精神病友的汙名標籤更有增無減,破損的「社會安全網」有辦法修補?
日期:2020-06-10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政府與央行也用力撒錢救經濟,但這樣的做法是有用的嗎?政府真的能用政策讓景氣變好嗎?經濟學角度這樣看...
日期:2020-06-10
採訪這天,馬丁沃夫(Martin Wolf)已經在英國倫敦的家裡,工作了超過2個月。他任職的《金融時報》,3月間決定將日常業務全面移往線上,讓員工不必冒著感染新冠病毒風險通勤,即使是這位74歲的首席經濟評論家,也不例外。
日期:2020-06-03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沉寂5年的醫療產業重回眾人視線。產業地位的提升,使醫療股基金繳出近1年報酬率2成的優異成績,也吸引更多投資人關注。
日期:2020-06-03
一場始料未及的傳染病,不僅打亂了人類既有的生活型態與經濟活動,也讓從來就不曾平靜的國際局勢,更加詭譎難測。可以想見,即使疫情徹底平息,世界也不會再恢復過去的運轉方式;只是,沒有人能確切掌握,改變的真實樣貌。《今周刊》專訪馬丁沃夫與奧伯斯費爾兩位備受推崇的大師,借助他們鑽研國際經濟數10年的深厚底蘊,嘗試勾勒出疫後世界的輪廓。
日期:2020-06-03
史瓦格專訪了13位美國投資界的頂尖好手,其中囊括了近年來引起旋風的《超級績效》作者米奈爾維尼,他在5年期間創造的年度平均報酬率高達220%,每季發生的最大虧損還不到1%;美國中西部的交易冠軍農夫馬克.庫克,他在全國交易大賽連續2年創下了563%與322%的驚人報酬;藉由電腦化交易達到年均報酬70%的史帝夫.萊斯卡波也在收錄之列,其系統的帳戶最大耗損也僅不過3%。
日期:2020-06-01
中國全國人大28日通過香港國安法,無視香港民意反彈聲浪,公然背棄「一國兩制」承諾。對此,美、英、加、澳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破壞聯合國公約與《中英聯合聲明》;同為五眼聯盟的成員國紐西蘭,也釋出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皮特斯(Winston Peters)針對中國強推「港版國安法」的抗議聲明。
日期: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