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衝擊航空、旅遊業超過15個月,原本航空公司因應疫情衰減的旅客人數,已減少航班數量,但近來隨著台灣疫情嚴峻,不少台僑、留學生轉而飛回美國,加上商務客、自由行旅客大增,航班供不應求。
日期:2021-06-05
今日有媒體以聳動的標題,「八大行庫買超近7千萬 鄉民質疑『官股銀行被下令救高端股價』?」影射官股在6月1日、高端股價跌停之際,竟然出手大買高端股票。
日期:2021-06-02
一套全球絕無僅有的「簡訊實聯制」,牽涉QR Code開發、行動通訊傳輸、大數據儲存科技,且看官方、民間、電信公司各單位,如何讓系統3天內正式上線。
日期:2021-06-02
因為新冠疫情之故,上市櫃公司延期股東會召開,連帶也推遲今年股利發放時程。但是,只要善用上市櫃公司除權息時間的落差,並搭配ETF,這反而為存股族帶來「一年除兩次息」的好機會。
日期:2021-05-31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
隨著美國CPI創下13年新高,市場對通膨的憂慮快速升溫,這波被投資銀行高盛喻為「舊經濟復仇」的原物料漲價狂潮,究竟只是曇花一現?還是預告大宗商品新一輪「盛世」到來?面對通膨可能炸裂的危機,美國聯準會的一舉一動,又將如何影響金融市場?
日期:2021-05-26
國內本土病例暴增,疫情嚴峻,雙北地區提升至第三級警戒,各地方政府陸續宣布防疫升級,多家企業、學校、政府機構等皆傳出確診病例。
日期:2021-05-17
台灣昨(13)日發生無預警大停電時,除了受影響用戶怨聲載道,台股投資人更是心一涼,擔心科技廠商若因為停電產能受影響,恐怕造成股價重挫。所幸,昨日的停電並沒有造成科技業災情,但全球第大二顧問公司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早已示警,「缺水、缺電是台灣半導體的阿基里斯腱」。
日期: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