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出社會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出社會共有982項結果
保險

21家壽險總座齊聚,啟動22縣市接力淨灘!陳慧遊號召為地球投保、推動永續經營目標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壽險公會特別選在世界地球日前夕舉辦「為地球保險」壽險業接力淨灘活動啟動儀式。在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號召下,21家壽險總經理齊聚,用簽署共同保單、為地球投保的形式,宣示推動永續經營的目標。

日期:2023-04-18

理財

「勞退2萬加退休金200萬,難道你覺得能花20年?」他從外商公司退休當運將:孩子這樣我哪敢以房養老

去市區那邊接受電台的新書訪談,看了一下地圖,從內湖過去有一小段路,這次提早蠻多時間出門,搭了台Uber就過去了,這位運將大哥滿頭白髮,就是白的發亮那種,剛開始先試著開頭:「大哥您好,現在這時間應該不會塞車吧!」這位大哥氣質看起來還不錯,直覺應該是退休後很閒才出來跑計程車,很遺憾,我猜錯了,最後的故事讓人覺得應該要寫出來分享,這段車程必須紀錄一下,應該可以幫到不少讀者。

日期:2023-04-13

政治社會

申請資格16年未調整 青貧族被漏接 放寬學貸門檻、彈性還款 比補助重要

教育部祭出二二○億元就學貸款補助,舒緩逾五十四萬名弱勢學貸族的壓力,但一次性補助治標不治本。全面檢討過時學貸申請資格,建立更彈性還款機制,才能真正減輕青年負擔。

日期:2023-04-12

理財

物價飛漲薪水凍漲 定期定額X ESG投資助你穩健累積資產

萬物皆漲唯有薪水不漲,是許多青壯世代說不出口的苦,看著資產數字未隨著年齡漸長而增加,人生責任卻不斷向上疊,心中的焦慮可想而知,該如何突破此一困境?成為青壯世代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日期:2023-04-11

政治社會

天河青力計畫加碼獎勵金 助青年還學貸

近年來疫情、通膨對物價造成衝擊,讓許多甫出社會的青年面臨沈重經濟壓力。為了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天河基金會自2019年開辦「青力親為.千萬祝福」服務學習獎勵計畫,補助背負學貸仍不忘實踐公益的大學生及社會新鮮人,4年多來已有1,196位志工請領獎勵金1萬元。今年計畫邁入第5屆,為因應日趨沉重的生活成本,天河特別加碼6千元,將獎勵金調高至每人1.6萬元,期許更多年輕朋友參與公益,幫助他人同時也幫助自己。

日期:2023-03-29

理財

上班第一個禮拜,公司老鳥聲淚俱下「工作10多年感覺像坐牢」...他發憤存股,年領500萬股息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前兩句講的是基因,龍只能生出龍,鳳也不會生出雞來,最後一句講的是傳承,因為老鼠爸爸只會打洞,所以老鼠的兒子也只能跟著打洞。如果老鼠的爸爸會飛天,那麼老鼠兒子也會像老鷹般飛翔了。可是老鼠沒有翅膀,要如何飛翔呢?

日期:2023-03-23

理財

28年前年薪就有60萬卻花在玩車!47歲運將的中年感嘆:若那時有買幾張台積電,現在早就發達了吧

人到了某個年紀常常會懶得去交新朋友,又或者是說對很多人、事、物都越來越不感興趣,這是不太好的,這樣的態度容易讓我們提早老去,盡可能讓自己活在當下,也就是把握分秒,多了解一些新的人事物,自然就能活得更青春一些。

日期:2023-03-22

退休

父母那一輩照樣買房生子,退休還有餘力贊助子女頭期款...40歲世代不懂:為何現在準備退休金這麼難?

現在的中年人要準備退休金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因為很多人在40歲過後,小孩還小,父母年老,工作上可能又卡住,擔心中年失業,收入在支付所有支出後,可能已所剩無幾,需要付房貸的人又更辛苦了。

日期:2023-03-17

保險

「假設媽媽當時有買保險呢?」16歲時母親的血癌離世讓我明白:對於沒後盾的人,保險是一種人生備案

台大心理系畢業的作者吳東軒,擁有名校光環,理應握有人生勝利組的入場券,卻在確診罹患率只有4萬分之一的 NF2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第二型)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所罹患的罕見疾病,會有大小腫瘤不停在體內生長,目前沒有根治方法。腫瘤長到哪,生命威脅就到哪,可能是癱瘓、失明、失去聽力,或是終身無法自理。「不正常的目標,就要用不正常的方法才能完成。因確診罕病而人生走上岔路的那一天,我加速完成了夢想:創業、結婚、買房。」過好人生本來就不容易,但如果有病的話,人生又會更難一點。確診後在又反覆又折磨的療程中,他歷經數次照30秒、吐3小時的放射治療;摘過1顆5公分的腦瘤;跟剛求婚的女友在手術前交待好幾次遺言……但同時,卻也領悟出自己到底該用怎樣的方式活著。

日期:2023-03-17

教育

為何學霸同學記憶力驚人?我卻是金魚腦!最大閱讀社群創辦人:找出自己最活躍感官,學習事半功倍!

我們從小學習各樣事物,進入學校後,考試分數讓部分學生容易感到挫折,但《大腦最適學習法》作者小沼勢夫從腦科學角度出發,提出「學習成果=內容 X 學習法」,認為沒有可百分百複製並適合每個人的標準答案,需找出個人的獨特性,使用最適合自己大腦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日期: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