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38歲、已務農10年的青農任永旭,可能很難想像他是一位農夫,尤其是每到冬天,當膚色漸漸變白時,許多人看到他都會問:「你真的有在種田嗎?」從台大森林研究所畢業後,任永旭頂著台大碩士生的光環,從都市走入花蓮田間,與稻米結下不解之緣。
日期:2023-05-25
編按:作者超馬芭樂(王仲麟)被媒體譽為最科學化的投資達人,38歲靠存股、基金、ETF等多種交易工具,運用長期實戰技術創造上億身價,至今退休十餘年。年輕時曾任上市公司採購專員,因公司發生劇變成為「地雷股企業」,部門一夕之間僅剩三人,因此開始長達兩年的「練功」,負責集團下市流程。寫過紓困方案、處理過集團會計、去過立法院做財務報告、面對過黑道討債、寫過企業重整計畫……為了讓公司成功下市,在長達七百多個日子裡,潛心鑽研股票、金融運作機制,養成一看到投資標的就能知道問題、危機、獲利機會的頂尖基本功。這段經歷讓他進入金融圈,短短數年成為年薪500萬、操作資金達32億的頂尖操盤手,更獨創出芭樂戰法,讓他在38歲退休,享受生活,擔任全職奶爸;後來因為孩子長大不再依賴爸爸,開始跑超馬、寫書、受邀上節目等。專長為基金、股票、長線投資、價值投資實戰、趨勢分析等。
日期:2023-05-24
服裝設計師在外人眼中,是散發著夢幻粉紅泡泡的行業,伸展台上的光鮮亮麗,台下其實下足工夫,從男裝、女裝、童裝到手工訂製服,四位台灣時裝界的設計寵兒,用布料、打版、裁縫等手法打造獨家品味,闖出屬於自己的時髦品牌路。
日期:2023-05-24
周遭很多朋友4、50歲時,工作、事業、家庭都好端端的情況下,卻突然出走,最絕決的是連根拔起地移民到國外,有的是轉換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職業生涯。比如原本在調查局工作17年,辦過許多重大經濟案件的念陽,50歲之後與原本在博物館工作的太太,搬到臺東縣長濱鄉的山上開民宿,一邊接待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旅人,一邊陪伴偏鄉弱勢的孩子。還有位前些年才讀完研究所的老朋友羅力,20多年前從職業軍人退伍,到媒體擔任攝影記者,後來自己拍紀錄片,因為熱愛潛水,拍攝海底生態時,看到珊瑚礁及海洋棲地的破壞,於是加入荒野保護協會,帶領一群志工守護海洋,並因此重回學校讀書,補足自身缺少的環境教育專業知識。的確,人到了熟齡階段是一個「給」的階段。回饋社會、提攜後進,因為你給得起了。同時,心情帶著幾分慵懶和散漫,可以好整以暇地開始二度學習(或事業第二春)。不過,我倒覺得年齡漸長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我不要!」比如面對一些「好像應該」必須做的事,就可以稍微大聲地說:「我年紀大了,不要可以吧!」比如不再委屈自己,可以做些「理想性」的事,也許不一定很賺錢,只要讓自己樂在其中。想起張曉風老師說:「一切正好,有看雲的閒情,也有猶熱的肝膽!」勇於改變、接受挑戰的朋友都是處於正好的年紀!這種不管幾歲,不斷重新學習,開展生命不同面向的朋友,個個都活得興高采烈。卸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這十多年,寫文章、演講,同時不斷對抗著自己的質疑:「所為何來?有用嗎?」就如同當理事長時的心情,最耗費心神的不是開不完的會議與參加不完的活動,而是夜闌人靜時,不斷和自己的無力感對抗著。總覺得要從別人的經驗裡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有所體會的人,不勞你多說,他自然就會去做;但是無法體會的人,任憑你苦口婆心,他仍是我行我素。簡單講,懂的人,你其實不用說;不懂的人,說了也沒有用。假如世間事真的如此,那麼多年來不斷寫文章、不斷演講,豈不是庸人自擾嗎?因此,每當收到讀者或聽眾的回饋,我都非常感激,這些鼓勵正是我對抗無力感的力量。
日期:2023-05-24
親友的死亡都會對留下來的人造成一定衝擊。第一次面對死亡,不知如何面對悲痛、逃避與罪惡感,導致無法從哀傷中脫離,也影響了自己的人生。但一段好好送你離開的哀悼練習才能讓一直逃避的哀悼開始,重新找回邁出步伐的勇氣。以下獻給「被留下來的人」──第1次聚會──別急著找原因,先從「說出口」開始當親愛的人離開,我們被悲痛與罪惡感籠罩,只想躲進情緒的黑洞。這時,請試著開口訴說自己的故事,重新看見離去的他,踏出哀悼的第一步。第2次聚會──「我的哀悼」和「你的哀悼」不同每個人哀悼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人號啕大哭,有人默默吞忍,並非和自己的方式不同就是不傷心、不痛苦。給予彼此空間,才能找到自己的哀悼方式。第3次聚會──試著輕鬆地說出那個人的名字「要是整理遺物,就好像承認他真的走了。」整理遺物不是將他抹去,而是整頓自己,並且從中喚醒美好的回憶,不再害怕觸碰過去第4次聚會──擺脫「一定要為他做些什麼」的罪惡感無需背負「一定要做些什麼」的罪惡感,反而該找回「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的餘裕,才有機會讓脆弱受傷的心獲得釋放。第5次聚會──無論好壞,完整的記憶才有完整的懷念哀悼是為了「好好記住逝者」,但若一味把他記憶成毫無缺點的好人,哀悼就很難有進展。不用將逝者「神聖化」,誠實面對一切回憶,更能完整的懷念他。第6次聚會──將自己的未來與逝者連結,找回人生動力寫信給他,並回一封想像對方寫給你的信,與他進行想像對話時,也能看見自己是如何從無處宣洩的情感中掙扎前行,進而將悲傷昇華。
日期:2023-05-24
上周四(5/18),我到新竹太空中心參與一個「前進美國,Satellite 2023衛星商機」分享沙龍,這是由經濟部工業局、工研院及太空中心合辦的活動,並與六家公司做深入訪談,我在會中特別提到,台灣對於低軌衛星的發展應該要更加重視。
日期:2023-05-23
知名連鎖品牌美體小舖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慧娟2021年9月30日過世。她的獨子曾峙屏懷疑,醫美診所曾對母親進行不當的侵入性治療,對診所傅姓負責人、林姓護理師提刑、民事訴訟。台北地院周一(5/22)認為,診所由護理師違法對黃女實施侵入性醫療致黃女死亡,判診所傅姓負責人、林姓護理師應連帶賠償371萬元。可上訴。以下為今周刊2021年10月的獨家報導:知名連鎖品牌——美體小舖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慧娟於9月30日過世,享年71歲。據聞她是在8月初到診所進行例行性回診時,因身體不適忽然暈倒送醫,在馬偕醫院昏迷近2個月後仍然不治。她的個性大方、講義氣,聽聞她過世的消息,員工及好友都相當難過與不捨。
日期:2023-05-22
原著者史蒂芬.羅德斯給本書的定位很清楚,就是為他的學生(社會科學院學生和公共政策從事者)寫的經濟學教材。他的初心很簡單:經濟學原理對他們很重要,但他們讀不下枯燥無趣的教科書。那些教科書都是知名經濟學家所寫,但他在教學中發現:過多的數學和圖表並不是他的學生需要的。他們需要能用經濟概念清楚又可以徹底解釋個案的範例,但教科書只提供簡略的解說。於是,他自告奮勇(卻也自信滿滿地)著手書寫。
日期:2023-05-22
他是世界麵包大賽冠軍。他的麵包店像世界的港口,匯聚記憶裡的幸福。他做的蛋黃酥比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堪稱蛋黃酥界的愛馬仕。他是陳耀訓,但陳耀訓不只如此──18歲那年,他誤打誤撞踏上烘焙這條路,卻讓迷途少年從此找到人生志業。
日期: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