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近期升溫,因為發生了桃園機場的群聚感染事件。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喊話,希望社會看待這些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染疫的時候,不要用「破口」這個名詞,因為他們是賭上會染疫的風險,替大家服務,要為他們加油,「因為沒有他們,社會就沒有辦法運作了。」
日期:2022-01-05
台北市一間防疫旅館2日爆出染疫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證實是「Delta群聚」,分別為案16941、案17181。指揮官陳時中解釋,由於2人居住時間有重複,且確定是Delta病毒株、S蛋白序列也相同,推斷是案16941傳染給案17181,因此後者改列本土,而該旅館也進行清消、只出不進。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今直言,純粹從目前的疫調來看,清潔工與司機確診後顯然已經出現「不明感染源」、還有兩個破口,現在兩個清潔工也不知道感染多少人、還上市場也不確定有無感染。
日期:2022-01-05
股價本益比高達265倍的台積電重點供應商家登精密(3680),繼2021年4月底在新北市土城工業區的新廠房動工後,也準備在車程10多分鐘遠的捷運三鶯線長壽山站(原名挖子站),興建總數40戶的員工住宅大樓。未來只要符合一定條件、願意簽約服務五年的家登員工,就可望透過這個「家登員工成家計畫」,以低於市價10~20%價格買到房子,董事長邱銘乾笑稱這是變相的員工紅利,或是另類的留才方式。隨著台積電(2330)擴廠腳步一路往南,半導體供應鏈的全台大獵地也從竹科往中南部前進,但家登精密似乎是極少數在雙北獵地的台積電供應商。原來,邱銘乾是新北市三峽人,「我的起家厝在台北」,而且他入社會的第一個老闆,就是同樣在土城工業區起家的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
日期:2022-01-04
日本皇室飲食比想像中簡樸、卻也極度講究,必要遵循「一汁三菜、一物全體、身土不二,」這三項日本傳統飲食的健康理念。天皇家飯桌上出現的食材,常常都是日常能見,關鍵不同之處在於御選食材的品質,因此御廚們除了要具備化腐朽為神奇的烹飪技巧外,更要有揀選精緻食材的火眼金睛。在日據時代,在南投仁愛親愛村的部落農民,在濁水溪水沖積的沃土上耕耘著專門進貢給日本天皇的御品米—「依娜谷香糯米」。
日期:2022-01-03
新的一年到了,公司陸續公布前一年財報,尤其是眾所期盼的現金股利。此時,也會因為高股利的快訊,而刺激股價上漲。老牛偏好在股價尚未反映,超前佈署「7%高殖利率」抱緊股,才能「先贏價差,再賺股利」。可是要如何挑出7%高殖利率抱緊股呢?老牛建議從「3高1穩」的條件來下手,也就是高獲利、高成長、高股利以及營運穩的方式切入。接下來,老牛將釣竿送給你,手把手帶你一步步精挑細選,並且以3檔實例,準備好在2022年搶得先機!
日期:2022-01-03
老品牌拼轉型,究竟在轉些什麼?明年創立將滿70周年的阿瘦皮鞋,向來是台灣民眾心中高品質代表的鞋類品牌,雖然受到電商崛起、產業高度競爭等大環境因素,營運表現並不亮眼,不過,這幾年來卻致力於企業轉型,試圖跳脫傳統製鞋產業的框架,從發展電商、食品產業到足部健康科技等面向都有他們的蹤跡,甚至連近來已成為國際趨勢的ESG顯學都參與其中,可見其轉型決心。
日期:2021-12-30
假如「時間」是一個人,跟我們一樣擁有生命,對於「時間」來說,過完每一個今天,到底是多了一天?還是少了一天?假如「時間」這個人也會吹蠟燭過生日,每年生日過後,是多了一歲、還是少了一歲?
日期:2021-12-30
過去,入住旅宿是為了旅行,在探索他鄉之際有地方落腳,隨著台灣人對住宿品質的期待拉高,各種不同風格的旅宿花樣百變,從景觀、空間到周邊服務,舒適地讓人進房就不想離開,不用再緊湊地趕行程走馬看花,待在旅宿放鬆放空,享受度假的悠閒感,這一次,出發旅行是為了在旅宿留一晚。
日期:2021-12-29
通常大概是這樣的,爺奶輩年紀也約90歲了住台北,4個孩子在以前那年代也沒什麼特別,生4個5個算很常見。不過大伯、姑姑、自己父親、叔叔也陸續60歲以上,有的長輩可能是中年失業,有的去大陸做生意失敗後回台,自己父親雖然是狀況比較好的,但也就是個安穩領固定薪水的小公務人員,並不是什麼大官。姑姑離婚了回來找奶奶住,當年唯一的孩子撫養權被先生拿走了。總之,這些長輩們有的身體也陸續有了慢性病,醫療開銷漸增,加上手上並不寬裕,打零工的打零工,能當幫傭的就去賺一點,要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是無法的,因為奶奶名下確實有這間價值2,000多萬的公寓。那這時候「窮得只剩下房」怎麼辦?
日期:2021-12-29
編按:台南一名孕婦日前駕車不慎輾過正在過馬路的一對母女,導致婦人肋骨骨折,才3歲的女童傷重不治,肇事者聲稱遭到A柱遮擋視線,因此左轉時未減速。然而她事後竟稱,要將肚裡尚未出世的孩子「賠」給當事人,讓家屬聽了氣炸。交通部長王國材周三(5/10)表示,對於這起憾事深感愧疚抱歉,同時也下令全台即刻起,全面推動行人專用時相、行人早開時相,維護行人的安全。今周刊曾在2021年底報導,單是2020年,台灣馬路上就失去了3000條人命,傷亡總人數更高達50萬,等於平均一天約有1380人在路上非死即傷。本刊報導指出,這背後有長期的結構性因素,必須審視道路的死角,阻止交通繼續路殺台灣人。(原文刊載於2021年12月29日,更新時間2023年5月10日)
日期: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