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識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共識共有3960項結果
科技

為什麼大家都在瘋元宇宙─元宇宙熱潮帶來的法律啟示

《當代法律》為今年1月份新創刊的法學雜誌,以每月10日出刊的月刊服務讀者。《當代法律》有別於其他傳統的法學雜誌,提供企業經營者及政府官員最即時並且深入分析的法學實務應用資訊。「當代法律」,刊如其名,創刊的宗旨是緊扣當代最新社會動態,將對應法律議題的演繹及發展脈絡,以平易近人風貌進行詮釋與呈現,使法律專業得以突破既有法律人思維框架,讓關心法律變遷與影響的有志之士,能交互激盪,進而深化、共鳴,引領並促進各界對法意識之覺醒與尊重,以達法治國之臻境。本文獲《當代法律》授權轉載。

日期:2022-01-18

理財

升息後,散戶還能投資什麼?佈局比特幣前你該知道的事

加密貨幣市場高收益的資訊滿天飛,以加密貨幣為名的詐騙手法推陳出新,即使投資者避開了詐騙,是否還會因為不了解而被套牢呢?

日期:2022-01-14

政治社會

「欸大人我要投票!」青年上立院爭18歲公民權 要在這屆就實現

「欸大人我要投票!」今(14)日上午,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在立法院群賢樓前召開記者會,現場聚集10多位高中生及18到20歲的青少年,表達爭取選票的訴求,強調「18歲公民權」的提案有高度的急迫性,台灣已經落後所有民主國家,呼籲朝野放下成見理性討論。

日期:2022-01-14

政治社會

國民黨缺席修憲公聽會 民間團體批一黨卡89萬青年公民權

今(13)日上午,立法院召開「立法院修憲委員會公聽會」,邀請學者、民間團體,針對18歲公民權修憲案提出建議,提案修憲立委也出席發表意見,只有國民黨黨團委員全體缺席。

日期:2022-01-13

政治社會

國民黨拒出席修憲委員會 18歲公民投票權恐卡關

「修憲不是兒戲,民進黨打假球,國民黨不奉陪!」今(12)日早上國民黨召開「修憲何等大事豈能橫材入灶」記者會,表達未來不參加任何一場修憲委員會,並提出五大憲改訴求,包含「召開修憲國是會議」、「要求恢復閣揆同意權」、「18歲公民參政權與不在籍投票」、「環境權與動保權入憲」;為避免有權無責亂象一再發生,總統要定期到國會國情報告。

日期:2022-01-12

國際總經

資產瘦身速度至少加快一倍 聯準會如臨大敵 迎戰「天量縮表」 鮑爾準備的兩套緩衝劇本

一月五日,聯準會公布去年十二月的會議紀要,暗示將提前啟動縮表進程,立場之鷹派出乎市場意料。究竟鮑爾看到了什麼?對史無前例的「天量縮表」,聯準會又有何盤算?

日期:2022-01-12

職場

海歸博士串聯官產學 讓無人物流不是夢

想像一下,一輛沒有駕駛的車,穿梭在市區內的街坊巷弄中,不僅能精準辨識紅綠燈,碰到蛇行的機車也能應對自如,甚至能禮讓半路衝出的行人,這不是科幻電影的情節,而是新竹物流配送的真實場景。

日期:2022-01-12

科技

新創篇 領跑進軍國際市場 三家亮點新創秀本事

全球AI醫療產業近年發展風風火火,台灣三家亮點新創也趁勢崛起。它們究竟有何競爭優勢、如何思考商業模式?又有何進軍國際的本事?

日期:2022-01-12

科技

台積電去日本「果然沒白吃的午餐」? 日媒:想拿到900多億政府補貼 最少得生產10年 加上這兩條件!

日本讀賣新聞今(11)日獨家報導,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凡是要在日本設立先進半導體工廠的業者,若想獲得官方補助金,必須符合最少生產十年、半導體供需吃緊時需增產,以及防止技術流向海外等三大條件。台積電(2330)將在九州熊本建立的晶圓廠,可望獲得日方補助4000億日圓(約974億元台幣),因此必須符合上述條件。熊本晶圓廠預計今年動土,預計2024年底前投產,預計創造約1500個工作機會。上述報導尚未獲得日本經濟產業省(相當於我國經濟部)證實,但由於吸引台積電設廠是日本政商界的大事,日本媒體追逐相關新聞的腳步很緊,因此台積電日本設廠案的任何消息,都受到外界高度矚目。

日期:2022-01-11

政治社會

「民意被國家機器吞噬!」罷免投票淪各黨政治攻防、練兵前哨戰 台灣仇恨動員頻仍誰得利?

台北市第五選區立委林昶佐罷免案今晚結果出爐!依照最後統計數字,罷免同意票計5萬4813票、不同意罷免票4萬3340票、差距11473票。同意票未跨過法定25 %罷免門檻、即5萬8756票,罷免案未通過,林昶佐將繼續留任立法院。隨著罷免案與同樣今日上場的台中第二選區補選落幕,雙雙挫敗的藍營直指「民意遭國家機器吞噬」,強調選舉均是執政黨以執政優勢、鋪天蓋地助選的結果。然而,短短一年多,台灣就舉行了4次罷免投票案,不論被罷免的民意代表所屬政黨,選前各黨陣營均難以避免要號招鐵粉支持,使得選情越發白熱化。我們該問的問題是:為何台灣罷免動員頻仍?而人民在行使《憲法》保障罷免權同時,為何最終難以避免成為政黨仇恨動員的工具?

日期:202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