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存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共存共有737項結果
焦點新聞

陳時中7月表態選北市?2原因讓民進黨還不急著掀鍋 惟「這件事」恐成他的夢魘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接受訪問,被詢及蔡英文總統是否曾找他談過參選一事,他說沒有正式談過,那是否有非正式談過時,陳時中並沒有否認,不過陳時中說,他跟民進黨選策會召集人黨祕書長林錫耀有閒聊過。陳時中的話欲言又止,背後所透露的訊息值得玩味。

日期:2022-04-14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156期︱套牢時應該思考的兩件事

近來盤勢不佳,存股池追蹤公司,尤其是金融股與傳產股雖然相當抗跌,甚至還有諸如台肥、中信金、臻鼎KY之流逆勢上漲,但仍有部分公司跌勢頗深。存股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帳面虧損,也就是所謂的套牢,面對它、放下它、甚至利用它,是邁向財富自由之路的必經修練。

日期:2022-04-13

國際總經

中國已成世界經濟最大黑數

近日中國疫情再起,上海、昆山相繼封城清零,對全球供應鏈帶來干擾,加上新創企業股價大跌、市值下滑,大型房企債台高築,房地產泡沫,中國經濟令人堪憂。

日期:2022-04-13

政治社會

中國為求清零封城,比俄烏戰爭還可怕!謝金河:中國的小感冒、恐讓全球供應鏈大病一場

上海封城與毛澤東的打麻雀。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月26日上海封城,都可以說是世界級的大事!今年虎年,開年大家都說「福虎生豐」,才只過幾個月,大家便發現「虎背難騎」,甚至可以說,經濟規模比俄羅斯大10倍的中國清零封城效應可能比俄烏之戰更可怕!因為中國小感冒,全球供應鏈可能大病一場。這次上海封城,受到波及的台商企業,居然有161家宣布停工。

日期:2022-04-12

台股

美股利空夾殺、台股掀「萬七」保衛戰!台積電、鴻海、聯發科挺住穩軍心

編按:美股週一(4/11)遭多重利空夾擊,以科技主為首的那斯達克、費半重傷超過2%,台股週二(4/12)開盤即摜破萬七大關,最低來到16905.13點,下跌超過143點,不過接近9點半時,台積電拉升至平盤之上、鴻海、聯發科翻紅,企圖穩住盤勢。近午盤台股僅小跌仍力守萬七。外資近日仍持續提款,5天累計賣超1278億元,八大官股券商則是肩負政策使命,連6日累計買超297億元,光是買超台積電、聯電、聯發科就超過一半157億元。

日期:2022-04-12

國際總經

上海封城後,「外賣小哥」成了最難約到的男人…如果連北京都跟進,中國經濟恐會走向這樣的結果

「若干年後子孫繞膝,問爺爺為什麼愛囤貨,我雙眼凝視夜空,語重心長地說:這事說來話長,你爺爺在和平年代的GDP第一的城市,差點餓死....。」「一群累的死去活來的醫護,照顧著一群生龍活虎的確診者。醫院裡精力旺盛的確診者滑著手機,命繫一線的病危者卻被擋在醫院外」「有人提議將上交所改成方艙醫院,確診者進來之後立馬就轉陰的(4/11當日A股上演黑色星期一)」這是4月1日上海封城後的冷笑話。

日期:2022-04-12

焦點新聞

總統談疫情沒邀雙北 柯酸論選舉、侯回應像綿裡針…從兩人說法讀懂防疫政治學

台灣疫情再起,而依指揮中心的判斷,目前雖然每天新增3、4百例,但高峰還未到,有可能到6月底,疫情都還未必會出現下降趨勢。今年又剛好遇到選舉年,而疫情發展也來到重要轉折點,所以這段期間,疫情與政治呈現出微妙的關係。

日期:2022-04-11

政治社會

擔憂民眾誤解病毒沒傷害性「放鬆防疫」,中央醫界密會建議「避用與病毒共存」字眼

國內連日確診數飆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首度表態「清零不可能」,未來將走向與病毒共存。國內感染相關3大醫學會、學會及中央官員、國內感染科專家等,昨晚召開不公開論壇,除了就長者疫苗接種、維護醫療量能等面向討論以外,據了解,醫界也被提醒避免使用「清零」、「與病毒共存」等詞,憂若出現重症或死亡,民眾恐產生誤解、恐懼或不信任。

日期:2022-04-08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384狂燒17縣市!居家照護啟動「電子圍籬」 廢實聯制?這款APP被陳時中點名:有機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五(4/8)公布新增384例本土確診及123例境外移入。面對狂燒的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確診居家照護原則,其中「同戶最多5人」但有3種人不適用,且民眾若是出現4徵兆,一定要快打119就醫或通報1922。不過日前一句「清零不可能,與病毒共存」掀起不小輿論,認為實聯制及量體溫是否該廢除?陳時中在記者會中,點名一款已有600多萬人下載的APP,認為「非常有希望」取代實聯制。

日期:2022-04-08

政治社會

一切都在預料?一天+382本土確診病例仍不是高峰!陳時中2月受訪透露端倪

4月7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新增382人,過去一週來累積已逾千例,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上推估,確診個案數還會繼續上升,預計在未來1到2個月內達到最高峰。而他也首度公開表示,「病毒清零」已經不可能,台灣未來必然會走向與病毒共存,但仍要努力控制疫情,避免確診病例出現指數型成長,對社會造成過大壓力。

日期: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