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7-26
瀝新的書,很像瀝新的人。那裡頭有一雙專注的眼睛,靜靜地觀看。觀看張牙舞爪底下的受傷,觀看漠不在乎底下的傷心。你閱讀的時候,就覺得那一部分在愛裡的自己,也被看見了。
日期:2023-07-26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
在2年多前,我還是一個窮記帳員,每年賺取1千美元,只能住在生活消費最低的地區裡。(1900年代,當時的1美元相當於目前的30美元。)我的個性因此被淹沒在擔憂、憤怒、懷疑和怨恨的汪洋裡,而這一切, 阻止了我走向才華可賦予我的地位。我曉得自己不應該是個下等人,但我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不公平的感覺令我難受,讓我對所有的人、事、物都懷抱著強烈敵意。我沒什麼朋友,健康情況不佳,努力工作卻一貧如洗彷彿是我既定的命運,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我能夠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一個想法吸引了我的注意: 生命中的成功,可經由培養個性和掌控心靈的力量來取得。這個方法在我看來是可行的,假若不可行,試了也沒什麼損失。接下來,我十分努力地去培養個性的力量,不斷用勇氣、平靜、影響力和果斷力來暗示自己。從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入睡、意識休息之前,我得到了源源不絕的暗示。足足經過一年半的時間,我的經濟情況才開始漸有起色,不過很明顯的是,我一天比一天強大了。在第一年結束時,我決定不再忍受現有的環境,於是我辭職了,儘管沒錢也沒朋友。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去哪裡或要做什麼,但我成長了。一年前我還在擔心自己因為害怕失去工作而苦惱,現在我自願放棄工作,因為我知道也覺得自己能過得更好。然後,不到24小時的時間,我得到一份每個月100美元的工作邀約,而且我接受了。6個月後,我的薪水提高到一年1800美元,因為我是對的,人也在對的地方。在公司某一次的危機、且經理不在的情況下,我大膽地攬下管理責任並單獨行動,結果成功了。在董事會中,我正式被選任為所在公司的高級秘書,兩個月之後,我的月薪調升了50美元,因為我構思了2個點子並付諸實現,幫我的雇主淨賺了好幾千、甚至上萬美元。第2年,在自我暗示結束後,我辭職了。同時,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我自己開了一間小公司。當時我得到2萬多美元的貸款,這主要是靠著過去的生意往來紀錄,而且要歸因於和我有資金往來的人,都信任我的判斷力和誠信。他們全都感受到了我發自內心的誠信、能力和判斷力。簡單的說,一年後我償還了我所借的每一分錢,另外還存了11,000美元。於是我放下事業,讓自己有時間沉澱來寫下個人的經驗。布魯斯.麥克利蘭 1904年1月,紐約
日期:2023-06-21
「其實,我們都是被環境逼出來的!」在上周六(6/17)的公開演講中,身為台股上市公司商億-KY及商億全球控股董事長的謝智通,回憶70多年的人生,下了這個註腳。從政大畢業的謝董,每次提到他是外交系畢業生,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是他同班同學,總是引起聽眾驚嘆。但與不少外交系同學不一樣的是,謝智通沒有走上外交或公務員的道路,卻一頭栽進創業及傳產的生涯,從1975年在高雄加工出口區做皮衣出口生意,至今已經創業48年。1949年出生的謝智通,已經是全球最大客製化量產家具廠的老闆,2022年商億-KY營收續增至51億台幣,但到今天他還在企業戰場的第一線,思考如何找到下一個利基。他是如何在創業近50年生涯中,度過一個又一個危機,才有今天這番局面?
日期:2023-06-20
不久前,一名45歲的矽谷富豪為追求抗老、永保青春,竟將自己17歲兒子的血液注入體內,同時,為了延緩70歲父親持續衰老,這位科技大亨也把自己的血液貢獻給父親,完成罕見的「三代換血」,相信這樣可以實現逆齡回春,事件一曝光引發外界譁然。雖說這種「另類療法」並未獲得科學證據支持,甚至有專家認為,如此舉動可能具有危險性;不過,早在先前就有類似實驗,研究人員利用老鼠證明「老化是個可逆的過程」,但能否適用於人類身上則有待討論。
日期:2023-06-12
我已經跟乳癌和平共存超過10年。分享我的真實經歷與陪伴保戶的經驗,利用保險來減輕抗癌的經濟壓力的經驗。
日期:2023-06-12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今(25)日將進行環評第五次初審會議,台電表示,協和更新計畫兼顧友善環境及海洋生態,於去年提出「東移方案」,填地面積及填方量也大幅減少,原本各界關切可能受影響的潛堤區珊瑚,將可保留下來,並落實永續發展目標SDG14及海洋永續,將生態保育概念納入工程設計,努力達成珊瑚零淨損失之目標。對於基隆港的影響,也透過科學模擬找到安全可行的操航情境及模式,未來藉由有效管理絕不塞港。台電強調,協和更新計畫可實現「穩供電、減空污、護生態、港安全」四贏局面,盼社會予以支持。
日期:2023-05-25
台大接連發生學生歧視特定族群及性別事件,日前經濟系學生會候選人政見有性別歧視,風波尚未平息,接著學生會舉辦「言論自由月」,出現「火冒4.05丈」布條,疑似影射原住民學生的升學加分制度,台大的原住民學生集結起來抗議,引發社會關注。對此,台灣大學周二(5/23)發布聲明表示「深感遺憾並責無旁貸」,強調支持言論自由的價值,但並不意味言論可以無限制地冒犯、傷害社會的多元族群。將著手研擬成立相關委員會,並邀請校內師生參與規劃,期待藉由制度性的設置,積極保障校內教職員工生免受歧視的權益。
日期:2023-05-23
近來確診COVID-19人數不斷上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證實第四波疫情正式到來,預計一路到6月底都還是會處於上升階段。而公衛專家、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也表示,用過去的大數據推估,「這陣子每天確診數在32500例左右」,第四波疫情大約在6月上旬到達高點後,就會往下降,與羅一鈞預估的時程相去不遠。
日期: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