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有爆發新冠肺炎,我們大概永遠不會知道東西方對於戴上口罩這件事竟然有如此天差地別的想法。尤其是英國,把「士可殺,不可辱」改成「士可殺,不可強迫戴口罩」似乎都行得通,對許多英國人來說,戴口罩真的會要了他們的命,有人甚至誇張地說寧願得病也不要戴口罩。
日期:2021-07-23
週五 (8 日) 美股早盤時段,特斯拉股價迎來死亡交叉,為 2 年多以來首見。週五早盤,特斯拉其 50 日移動均線 (50MA) 已彎頭向下摜破 200 日 (200MA) 移動均線,在技術面上形成了死亡交叉,許多人認為,這意味著短期盤整演變為長期下跌的趨勢。
日期:2021-07-10
深諳生技產業的王長怡布局既深且廣,從華爾街大師、印度大藥廠、巴西醫學中心,甚至連美國特工都群聚聯亞COVID-19疫苗,高手如雲,令人屏息。
日期:2021-06-30
6月是同志驕傲月,2019年台灣通過同婚立法,讓同性婚姻不再是同性伴侶「最不敢想」的事,另一半難尋反而成了同志最大困擾。交友品牌Paktor集團旗下交友平台「HEDER」,主打男同志交友,成立至今3年,試營運期間曾創下單日超過650名會員加入的紀錄,更是亞洲唯一合法立案男同志交友平台,這是如何辦到的?
日期:2021-06-28
日前美國、日本捐贈的340多萬劑新冠肺炎疫苗抵台,但疫苗數量上仍不足以讓全國民眾施打,許多人都在問,疫苗何時輪到我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擴大75歲以上高齡者、洗腎患者等族群接種疫苗,但卻傳出有診所被要求將開瓶後的剩餘疫苗丟棄,不少醫護直呼浪費。指揮中心昨提出解方,建議合約接種院所可提前準備「備用名單」,並開放65歲以上、1-7類可造冊施打。就有診所醫師表示,近期因AZ疫苗傳出高齡民眾接種後死亡的負面消息,是否為疫苗致死仍尚待釐清,長者接種意願大幅降低,導致診所疫苗剩很多,有意願65歲長者可自行打電話到診所洽詢「開瓶疫苗」。
日期:2021-06-23
好心肝診所領取115瓶AZ疫苗供逾千名「志工」接種,北市府認定志工不符接種資格,開罰200萬元並取消其接種合約院所資格。
日期:2021-06-10
本土疫情延燒,尤其是強調社交性的燒肉餐廳更是大受衝擊,乾杯集團今天宣布全新「宅家乾杯」概念,將雲端燒肉服務和餐飲訂閱制概念結合,集結設備、食材、燒烤教學、活動等元素,瞄準防疫期間的訂閱經濟及視訊社交商機,首批限量300組,預估每月可創造百萬元業績。
日期:2021-06-09
「當全世界都在做普篩時,我們政府不會覺得自己錯了嗎?」前行政院衛生署長楊志良1月曾預言疫情百日內爆發,當時遭親綠人士冷嘲熱諷,結果真的被他說中,對於政府始終不願下達普篩令他十分不解。在本土疫情持續嚴峻之際,針對指揮中心的防疫政策、疫苗採購等關鍵議題,曾主管全國公衛與防疫政策的楊志良接受本報專訪,並提出政策建言。
日期:2021-06-07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分享,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
日期:2021-05-31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