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兩種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兩種共有3556項結果
職場

上班打卡09:01很可以,但無法接受08:59 !八年級生不是拒絕加班,而是拒絕提供免費服務

準時下班是八年級生最重視的事。八年級生認為上班是用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所以他們謝絕因為不明確的事務而加班,簡直是浪費時間。

日期:2021-11-26

職場

「無意發現新人薪水,只比做8年的我少1000元...」半導體工程師:我還不到40歲該離職嗎

一般企業為了避免徒增辦公室事端,多半會採「密薪制」、禁止同事間談論彼此的薪水高低。如果有一天不小心發現,新進人員的薪水和在公司裡打拼多年的你幾乎一模一樣的話,內心肯定會產生極大的衝擊和不平吧!萬一不幸遇到這種情況,究竟該如何自處呢?

日期:2021-11-26

生活消費

聽到「萃取」就手癢到不行 想開發精油新品?化妝、保健業者全都指名要這位「植物生化博士」

植物精油在COVID-19爆發之後,尤其是疫苗尚未出現,大家努力預防之際受到歡迎,幾款有殺菌、消毒效果的精油,像是尤加利、茶樹等含桉油醇或丁香酚的抗病毒精油,經常缺貨。市場上除了琳瑯滿目的進口精油品牌,其實有不少是在本土就能取得的植物可以萃取與使用,循著台灣地產植物精油的芬芳,在家也能進行一趟療癒之旅。

日期:2021-11-24

公投專區

公投說明會》鍾沛君以「尿不準嫌馬桶歪」轟中選會無能 莊瑞雄諷國民黨雙標、沒為公投做過什麼

包括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建等四大公投案,將於12月18日進行投票,中選會針對四項公投案規劃意見發表會,今(24)日上午,公投綁大選(第19案)第三場意見發表會登場。由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擔任正面代表人,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則為反方代表人。兩人針對公投綁大選言詞交鋒,鍾沛君在說明會開始時,就先以中選會發出公文,寫錯自己名字一事,炮轟中選會無能,在無能的背後是民進黨的執政無法;而莊瑞雄則批評,國民黨過去視公投為洪水猛獸,沒為公投做過什麼,在2004年連戰、宋楚瑜敗選、2018年丁守中選台北市長失利,他們都將錯怪在「公投綁大選」上,提起選舉無效之訴。

日期:2021-11-24

政治社會

「買一個永久的家是笨蛋?」 連楊金龍也勸年輕人租房就好...真正有錢的0.01%都靠這招財富自由

在台灣,買一間可遮風避雨的夢想家門檻越來越高,房屋首購族已由過去平均30-40歲的青年族群,提高為平均為40歲以上、在職場奮鬥10年以上的中壯年。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昨(22)日建議年輕人,「負擔不起房可以先租房」,還說自己當年也是40歲才首購。在政府近年端出的打房成效有限、房價持續飆漲的現況下,楊金龍所述「先租房、再買房」真是一個理性的決定嗎?

日期:2021-11-23

焦點新聞

台鐵、捷運並存效益低 新路廊拆遷爭議恐讓工程再延宕 四百億蓋半條基捷 三大困境仍待跨越

基隆人期望擁有捷運已近三十年,但為何當交通部宣布路線規劃與工程預算之後,不僅沒有獲得一致掌聲,反而引來諸多雜音,就連地方議員也不看好?

日期:2021-11-19

焦點新聞

特斯拉5位共同創辦人 為什麼只兩人發大財?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本周出脫股票套現50億美元,引發全球關注,富比士(Fobes)雜誌採訪了特斯拉共同創辦人及前執行長Martin Eberhard,詢問他對這家電動車大廠市值突破1兆美元的看法,發現他和其他共同創辦人沒能跟著馬斯克成為億萬富豪的主因是,他們很早就賣掉特斯拉的股票。

日期:2021-11-18

理財

買房慢一步更貴?!新竹縣買房晚1年多花192萬 台北184萬居次、嘉義爆冷直追

晚一步買不到房?電子科技業景氣強勁,台商回流等,新竹科學園區周邊房價快速上漲。據比實價登錄更準確的銀行鑑估價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新竹縣新增交易每筆平均價格高達1,198萬元,跟去年同期相比,才晚一年買民眾就要多花192萬元,居全台都會區之冠。台北市晚一年每筆平均得多花184萬元排名第二高,但令人訝異的增加第三快的竟是嘉義市,晚一年買得多花70餘萬元。科技新貴炒房亂象值得留意外,六都之外的其他縣市民眾的買房痛苦指數逐漸攀高,增速過快是否涉及炒房,亦值得多加關注。

日期:2021-11-18

理財

什麼是NFT? 為何從黃明志到草間彌生都在瘋? 大家都可以是玩家 投資戰略一次搞懂

全球各地颳起NFT旋風,歌手黃明志的歌曲、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畫作等,都獲得熱烈競拍,加上NFT交易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流程及昂貴成本,每個人都可參與買賣,引發投資熱潮。

日期:2021-11-17

債券基金

2022新挑戰 危機與契機一體兩面

當全球央行大撒錢的資金派對接近尾聲,當美國聯準會開始釋出「通膨高漲時間可能比預期長」的訊息,市場波動之大讓投資人無所適從,但M&G多重資產投資總監Michael Dyer卻在危機中看到了契機。

日期:2021-11-17